">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記者 丁楚風 阮瓊 攝影 王麗)7月18日,“沿著鐵路評湖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了“中國艾都”蘄春。來自中央及省級媒體的30余名記者與網絡大V,在蒸騰的艾草香氣中,探尋這片紅色熱土如何將大別山精神轉化為產業動能。

“蘄艾產業的蓬勃發展,源于這片熱土懸壺濟世的文化沉淀。”在蘄艾科技集團的展廳,蘄春縣委書記胡安元這樣總結。胡安元介紹,蘄春中醫藥厚重的歷史,正是由于有以李時珍為代表的一代代蘄春人,在醫館、道觀等場所鉆研醫術、研究藥材,再走入群眾中救死扶傷,如今的蘄艾產業,恰恰源于這一厚重的歷史淵源。

截至目前,蘄艾產品已研發了18個系列一千多個品種,涵蓋了從艾絨、艾條、艾柱、艾的灸具到艾的洗護,以及現在大家比較喜歡用的貼敷類的艾貼,還有深受大家喜歡的康養類、蘄之艾文創產品等。一批產學研和養生基地,不斷拓展艾體驗、艾文化功能;從賣產品走向賣服務,培訓艾灸師7.3萬人,1.2萬家蘄艾養生館不僅在全國開花,還開出國門。
“小小的一片艾葉,竟能衍生出這么大的產業。”在蘄艾科技集團的蘄艾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網絡大V“悠悠紫云”不住感嘆。除了傳統的蘄艾產品外,該集團通過積極創新“艾+”模式,設立專項基金,邀請專家學者組建團隊,與高校合作獲多項發明專利,積極推出陽小艾、智能艾灸機器人等智能產品。

有創新,更要有標準。在湖北艾師傅科技有限公司,蘄春縣委副書記、縣長陳丹介紹,蘄春縣牽頭制定了蘄艾產業在針灸、香薰等應用上的各種標準,在食用上的標準也正在即將出臺。“使用海艾制作的青團等食品,已經有嚴格的制作標準,蘄艾的食用標準也正在組織相關專家評審。”
有創新,必須有傳承。在湖北艾師傅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廠區里,極目新聞記者王永勝舉起相機記錄著一根手工蘄艾條的生產全流程。“原生態,純手工,每一個環節追求‘工匠精神’。”公司負責人陳志祥是蘄艾產業的市級非遺傳承人,他介紹,該公司在國內先一步創新研制出超純度2000:1蘄艾纖維絨,在市場上形成了良好的品質口碑。

在李時珍國灸集團,記者和大V一行見證了古法艾灸與現代產業技術的融合。“胸懷全局不單是革命年代的擔當,更是今天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該集團負責人介紹,集團自成立以來,先后被授予“國家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企業”“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湖北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榮譽稱號。
探訪結束時,證劵時報記者劉茜不住感嘆:“從曾經的革命熱土,到今天的‘健康產業集群’。蘄春人用‘團結奮進’的基因,把一株小草做成了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

據了解,截至2024年,蘄春縣蘄艾產業集群,以全產業鏈綜合產值163.06億元、同比增長27.12%的成績,成功躋身“湖北省重點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和“省級創新型產業集群”雙榜單。蘄艾品牌價值超過130億。不僅如此,蘄艾全產業鏈提供就業崗位超過30萬個。
18日的蘄春烈日炎炎,碧空如洗。成片的蘄艾在艷陽下茁壯成長,一望無垠。株株蘄艾的生長聲里,藏著蘄春高質量發展的鏗鏘之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