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丁楚風 曾達飛 攝影 王麗 )7月18日、19日,“弘揚大別山精神 沿著鐵路看湖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黃岡市黃梅縣。
在問梅村、紅十五軍誕生地、袁夫稻田等老區山水之間,30余位來自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的記者與網絡大V,頂著炎炎烈日,踏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現場,探尋歷史深處的大別山精神,在一株株稻穗間,感受這個老區縣煥發出的蓬勃生機與蝶變活力。

鐵路通達,縣域向新
近年來,京港高鐵、阜黃高鐵、黃黃高鐵相繼接入黃梅東站,黃梅成功接入國家高速鐵路網的“中樞”脈絡,實現了從昔日“過境縣”到如今“交通樞紐點”的華麗轉身,從“出行艱難”轉變為“賓客盈門”。

“早上在武漢悠然品味咖啡,中午便能在黃梅盡情賞戲,全程不到兩小時。”18日晚,問梅村燈火璀璨,與東山之上的五祖寺風景區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如詩畫卷。目光所及,紅墻黛瓦的建筑古樸清雅,黃梅戲的婉轉唱腔、非遺挑花的精巧技藝與特色民宿相互交融,形成一條充滿韻味的文化長廊。

條條高鐵如強勁的紐帶,為問梅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八方游客,讓這里迅速“熱”了起來。“2025年上半年,山莊平均每月接待游客達4萬人次。”問梅村負責人陳志波介紹,依托便捷的鐵路交通,黃梅文化如播撒的種子,在更廣闊的天地生根發芽。

鐵路不僅是堅實的軌道,更是推動發展的澎湃引擎。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黃梅縣僅8天就接待游客81萬人次,文旅收入同比增長25%;黃黃高鐵開通后,預計今年年增游客30%。一條條鐵軌,正將“遠方”變為“流量”,為黃梅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紅色精神,拔節生長
18日上午,在黃梅縣大河鎮紅十五軍誕生地,一行人懷著崇敬之情,向革命先烈鞠躬默哀,深切緬懷,寄托無盡哀思。紅十五軍紀念碑巍然屹立在吳祥村牛頭山上,革命舊址雖肅穆卻不沉寂,歷史的光芒穿透時光,在新時代大地上投下長長的光影。

“紅十五軍是鄂東南革命的重要火種。”講解員介紹,黃梅自古人文昌盛,更是紅色資源富集之地。如今,黃梅精心打造出一批集觀光、教育、研學等功能于一體的“紅色旅游”線路,吸引著眾多游客紛至沓來。

從“史跡”到“實踐”,大別山精神在黃梅不僅是展陳館中的講述,更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驅動力。黃梅干部群眾齊心協力,以奮發之姿書寫“趕超”答卷,讓革命老區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稻田新景,農文旅融合
盛夏時節,正值水稻灌漿期。18日上午,袁夫稻田里蟬鳴陣陣,微風送來陣陣稻香。陽光灑在田壟間的特色民宿和火車餐廳上,勾勒出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這里已成為“農文旅”融合的示范樣板。

“這里不只是種植糧食,更在培育文化。”黃梅縣副縣長張鄂在現場介紹。據悉,袁夫稻田秉持“農業 + 文旅 + 科技”理念,融合育秧、直播、水稻科普館、農耕研學等多種功能,成為親子游、研學游的熱門打卡地。

據統計,2024年全年,“袁夫稻田”年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自開門迎客以來,累計安排就業人員2.1萬余人次,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成為黃梅縣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
戲韻隨風,文化煥新
“山水黃梅戲,絲竹繞鄉音。”18日晚,問梅村演藝廳內,幾位黃梅戲青年演員輪番登臺,唱腔柔美,余韻繞梁。黃梅戲作為全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早已成為黃梅文化的鮮明標識。借助“鐵路+文化”的東風,黃梅戲正迎來新一輪傳播熱潮。

近年來,黃梅縣積極推動黃梅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問梅山莊,黃梅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波介紹,該縣一方面加強劇目創作與青年演員培養,為黃梅戲注入新鮮血液;另一方面通過文旅直播、電商周邊等多元化方式,探索傳統文化“破圈”之路。

如今的黃梅戲,在問梅村的舞臺上綻放光彩,在袁夫稻田的田壟間悠揚傳唱,在戲迷的網絡直播間里廣泛傳播,在坐著高鐵來黃梅的游客耳旁縈繞,在新時代的廣闊舞臺上唱響新聲。
高質量發展的“新”與“心”
問梅村的人文之美、紅十五軍舊址的信仰之光、袁夫稻田的生態畫卷……兩天的行程中,記者和大V們在黃梅的“新發展”中真切觸碰到“心”的躍動。
大別山精神,深深流淌在黃梅人的血液里。它是新時代縣域高質量發展的發力點,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支撐,是鄉村振興的堅實根基。今天的黃梅,正以“鐵路 +”為契機,打開一扇面向未來的發展之窗,讓“大別山精神”轉化為推動“強縣富民”的持久動力。

鐵路通達之處,是振興的新起點。未來的黃梅,必將有更多“稻花香里說豐年”的豐收故事,更多“古韻黃梅唱新聲”的文化佳話,等待人們去講述、去欣賞、去傳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