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余焱 林莉)7月18日,在浠水縣關口鎮胡河村愛心托管班的教室里,一堂別開生面的民族團結課深深吸引了五、六年級的孩子們。
來自黃岡師范學院“初心”志愿服務團隊的土家族志愿者余焱,身著民族服飾,為孩子們帶來了精心設計的課程,旨在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童心中播下團結的“石榴籽”。這是該團隊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課堂伊始,余焱通過趣味問答拉近了孩子們與各民族知識的距離。關于擁有開齋節和古爾邦節的民族,高朗迅速答出“回族”;范夢瑤則準確指出了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族。輕松互動間,“回族”“壯族”等概念悄然植入孩子們心中,民族百花園的畫卷在問答中生動展現。團隊巧妙設計這些環節,旨在破除陌生感,于正確認知中播種認同。

隨后,課堂轉入深邃的歷史長河。余焱深情講述了“彝海結盟”中劉伯承與小葉丹歃血為盟的肝膽故事,描繪了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促進漢藏交融的壯麗史詩。歷史的光輝仍在閃耀,學生瞿金美勇敢走上臺前,復述了張騫“鑿空西域”的傳奇。駝鈴仿佛穿越時空,張騫的堅毅不僅鑿通商路,更連接起中原與西域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千年血脈。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及其擔當,清晰勾勒出一條貫穿古今的精神脈絡: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始終是中華大地奔騰不息的主流。
課程尾聲,師生們齊聚一堂,鏡頭定格下孩子們燦爛的笑臉與“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課堂主題。這張合影不僅記錄了胡河村夏日里這堂生動的民族團結課,更映射出黃岡師范學院“初心”志愿服務團隊深入鄉土、踐行青年擔當的熾熱情懷。在留守兒童居多的托管班播撒民族團結的種子,守護孩子們的未來,正是服務隊“三下鄉”征程中最堅實的足跡。

從高山族到西域古道,從彝海盟誓到雪域和親,余焱和伙伴們以知識為橋、故事為舟,在孩子們純凈的心田里,劃開了理解與熱愛的漣漪?!俺跣摹眻F隊每一次俯身鄉土,每一次講述民族交融的故事,都在為同一個信念添磚加瓦——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扎根于每一顆年輕的心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