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 喻昭陽 張玖杰 通訊員 彭娟
7月28日8:30,荊州市中醫醫院洪垸門診的玻璃門剛拉開一道縫,潮熱的暑氣裹著蟬鳴涌進來。兒科診室排在最前的年輕母親已探身輕喚:“唐醫生,孩子幾天沒大便,我實在沒法子了……”
“寶寶是哪里不舒服啊?”診室內,唐其民掏出一枚彩色風車輕放入哭鬧患兒掌心。風車旋轉的瞬間,孩子哭聲停止,把脈,舌診,測溫一氣呵成。

唐其民,荊州市中醫醫院兒科牽頭負責人,副主任醫師,正是那個能將稚嫩哭聲“翻譯”為精準診斷、將家長的無助焦慮化作安心信任的“解碼者”。
讓“啞科”開口
嬰幼兒無法清楚表達自己感受,所以兒科也有“啞科”之稱。
兒科診室像一間無聲的考場:上午30個號,就是30道限時問答題——不會說話的孩子、心急如焚的家長、瞬息萬變的病情,全在方寸之間。
診室里的唐其民,臉上總帶微笑。他習慣先俯身傾聽——從家長絮叨的擔憂中梳理出關鍵信息。當碰上哭鬧的小孩,就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玩具逗孩子。輕聲細語地問診,溫柔細致地檢查,科學嚴謹地開醫囑,將家長的焦慮一掃而光。

洪垸門診距醫院本部三公里,是唐其民每周門診奔走最勤的地方。“診室就在居民樓下,為的就是孩子一發燒,家長抬腳就能找到人。”
作為中西醫結合臨床碩士,唐其民二十載深耕兒科臨床,以精湛醫術與赤子之心,不僅與孩子們“打成一片”,更贏得無數家長的由衷信賴。
兒科常被稱作“小兒科”,似乎缺了外科的驚心動魄,可在唐其民眼里,每一次精準用藥都是一次拆彈。“小兒發病快,好得也快,關鍵在用藥準不準。”憑借豐富的臨床積淀,他創新構建“經典方劑為體,現代技術為用”的融合模式,在過敏性紫癜、難治性哮喘、小兒腎病綜合征等疑難領域取得突破。

他堅持“辨證施治,內外兼修”,融合傳統療法與現代技術,為患兒定制個性化方案,既重短期控制,更強調長期管理與體質調理。
古方啟新枝
"中藥雖苦,但一吃就好!"十歲哮喘男孩的肺腑之言,道出最樸實的認可。這個孩子曾輾轉武漢、上海求醫三年,嘗試脫敏、激素等多種療法,哮喘卻依然如影隨形。在唐其民這里,孩子咬牙服下中藥湯劑,奇跡發生了——即便是其他醫院難以控制的急性發作,往往只需三劑中藥便能平息。一面飽含深情的錦旗,道盡了奶奶的感激。

這份“比什么報答都珍貴”的信任,正是唐其民不斷精進的動力。 他深諳中醫智慧的生命力在于活用經典、融匯新知,因此日常研讀古籍,深夜復盤病例,孜孜以求以綠色、低副作用的傳統療法破解頑疾。

一名1歲患兒深受便秘之苦,益生菌、推拿皆無功而返。唐其民以"水中行舟"為喻巧擬枳通秘湯,三劑藥后,幼童終能自行排便。
一名8歲患兒,按支氣管炎、上氣道咳嗽綜合征、抽動癥等治療皆無顯效。唐其民翻閱《小兒藥證直訣》,判斷患兒屬于“慢驚風”范疇,以清肝達郁湯加減施治。一位“腎病綜合征”的患兒,經他遠程指導用藥八月,兩年隨訪無復發,最終達到臨床痊愈。

唐其民的精湛醫術并非孤立存在,荊州市中醫醫院兒科,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系統總結并優化了小兒肺炎、哮喘、厭食等17個病種的中醫診療方案。科室自研的“童樂口服液”“小兒清肺口服液”“小兒溫運貼”等制劑,早已成為荊楚大地無數家庭信賴的健康守護者。
星火傳燈人
診室人潮漸散時,唐其民的教學征程方啟幕。長江大學講堂里,他將《中西醫結合兒科學》化作星火;湖北省精品網課《中醫兒科學》的鏡頭前,千年岐黃智慧借光纖傳遞;主編的四部專著,是臨床經驗的結晶;十三篇核心論文,記錄著守正創新的足跡。

個人年接診近萬,他仍肩挑門診、查房、值班、管理四重擔。連續兩年獲評醫院“優秀醫師”。
當城市漸入夢境,唐其民的辦公室燈火獨明,他伏案的身影,正將當天的病例逐一復盤。“我最大的心愿,這積淀千年的中醫藥文化,發揚光大,薪火相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