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喻昭陽、吳祺蕓 通訊員夏自宇、何華)7月24日,荊州市中心醫院院史館迎來兩位特殊的客人——首任院長任大和的女兒任立紅、兒子任道蘇。年逾古稀的姐弟二人,佇立在院史館展板前,目光深沉。

“診室在哪?病房在哪?手術室在哪?父親用一支筆,在一張白紙上,一格一格畫出來。”任道蘇的聲音很輕,把眾人帶回75年前。

1950年3月,湖北省衛生處(后改衛生廳)任命任大和為荊州專區醫院第一任院長,那天,任大和率會計羅素芳、護士王哲英、楚麗文、田文俊、朱惠斌、杜翠、藥劑士張庭洲,一行八人肩負使命,航抵沙市碼頭。兩輛滿載行李的黃包車壓過青石板路,接收偽縣醫院以組建荊州專區醫院。

當時偽縣醫院舊址只剩斷墻與荒草,任大和彎腰拾起一塊青磚,在地面劃出一道線:“這里,是診室。”青磚往前兩步,“這里,擺第一張病床。”


建院之初,僅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斗室作為診室。診費有時候僅需三分錢,南側小屋擠作職工宿舍,而院長身兼數職:白天坐診內外婦兒各科、還要操刀手術。深夜燈火搖曳,他除了要操心藥品器械的采購,還常背起藥箱徒步出診。
在子女的記憶里,父親的白大褂口袋永遠揣著聽診器,“步履匆匆是常態”。

最遠一次,荊門有產婦危急,任大和連夜蹬車奔赴,待接生完畢,又頂著烈日獨自騎行返回。“他沒說別的,只講:‘大人孩子都保住了。父親的這種‘自行車精神’——承載的是醫者的使命,只要蹬得動,就不能讓病人多等一分鐘。”任道蘇感慨。

1966年任大和院長帶隊到沔陽巡回醫療。
脫下白大褂,任大和依然是書桌前的求索者。他精通英、德雙語,工于書畫,閑暇賦詩。八十年代英語熱潮初起,他與妻子羅素芳在醫院辦起免費英語班——初級班由夫人執教,高級班則由他親授。
有人問:“院長,收不收學費?”任大和把書合上,淡然道:“不收。知識屬全人類,豈可私藏?凡有所知,必當分享。”
在兒女心中,“無私”是父親生命的底色。

1977年拍攝,任大和時年66歲。
家中積蓄常化作醫院急需的器械;醫療資金不足時,他申請自降工資;遇到貧弱病人,他默默遞上買來的雞蛋:“補補身體。”這些微光匯聚成仁愛的長河,流淌過七十五載春秋。

任大和請求自動降薪,獲得通報表揚。
參觀結束,兩位老人駐足于現代院區明凈的落地窗前。窗外高樓林立,智能設備無聲運轉,任立紅眼中泛起欣慰:“醫生勤奮,治病救人、一心為患者醫者仁心沒有變。”她輕聲補充道:“這也是父親最想要看到的。”
從手繪藍圖到智慧醫院,從三分錢診室到省級醫療高地,任大和院長與八人工作隊播下的種子,已在歲月中長成守護荊楚大地的生命綠蔭。
那張泛黃的圖紙上每一道墨跡,都化作今日醫院長廊里無聲的誓言:仁心永恒,醫脈長青。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