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田城 通訊員 趙梓)7月29日下午6時許,陽新縣龍港鎮壢上村鄉村大舞臺前撐起一片傘的海洋,盡管下雨,但200余名村民、干部與志愿者的熱情絲毫未減,唱“村K”跳“村舞”,現場氣氛濃烈。
這是陽新縣“文明富川行”龍港站活動現場。
活動“前奏”當天3點奏響。壢上村村委會會議室內,一場移風易俗主題宣講活動正火熱進行。“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不僅浪費錢,還會給家庭添負擔……”宣講員結合真實案例,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道理講得透徹明白。

群眾舞臺群眾演。 通訊員 供圖
下午4點30分,活動現場一片忙碌景象。
志愿者們緊鑼密鼓地布置:義賣小鋪陳列著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義診臺、義剪區準備就緒;防溺水、反詐、禁毒禁賭及普法宣傳展板依次排開;腹部沖擊急救法模型和AED訓練機旁,志愿者正反復演練,準備將“救命技能”手把手教給鄉親……
傍晚6點突襲的大雨,給了活動一個意外插曲。大家或撐傘、或披雨衣,堅守在舞臺周圍。臺上,村支書和村民們的即興合唱成了風雨中最動人的暖場。約1小時后,雨勢漸歇,活動在村民的熱切期盼中正式開啟。

晚風中,村民紛紛拿出手機拍照。 通訊員 供圖
舞臺燈光亮起,壢上村村民自編自演的開場舞熱情亮相,瞬間點燃全場。
隨后,“理遇陽新”宣講員張安逸講述的中國好人舒在則的故事讓不少人感觸頗深——這位默默守護紅色舊址的老人,用一生踐行“守護紅色基因”的承諾。
當稚氣未脫的小宣講員手捧鮮花獻給舒老時,畫面溫暖而感人,這一刻,紅色傳承的溫暖與文明風尚的力量交相輝映,成為整場活動最動人的“文明注腳”。
互動問答環節成了“知識小課堂”,將大家的情緒調動起來。主持人拋出一個個關于移風易俗、文明禮儀的小問題,臺下觀眾爭先恐后地舉手搶答。答對的村民不僅能收獲掌聲,還能贏得當地特色麻餅作為獎勵。
“走到村門口就看了這么好的演出,還學到了知識 ,蠻好的。”村民陳金枝笑著說道。
節目個個接地氣。龍港鎮老年大學帶來的單鼓說書《移風易俗》,用朗朗上口的唱詞把文明新風吹進了村民心坎里;歌伴舞《幸福永遠》以動人的旋律和美妙的舞姿,展現了新時代的美好生活;陽新采茶戲《十八相送》則用傳統戲曲的獨特魅力,演繹了經典故事……這些節目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以藝術的形式傳遞了正能量,弘揚了文明新風尚。

文明富川行,走遍了陽新縣的角角落落。 通訊員 供圖
活動臨近尾聲,龍港鎮代表鄭重地將印有“文明富川行”字樣的活動旗幟,傳遞到楓林鎮代表手中。這面承載著文明新風使命的旗幟,象征著活動的延續與精神的傳承。現場響起熱烈掌聲,傳遞著對下一站活動成功舉辦的美好祝愿。
散場時,村民們揣著新知識,笑意盈盈。晚風里,文明的種子已在壢上村悄然扎根。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