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夢琪 劉沐炎)在荊門市東寶區泉口街道,沿河社區作為中心城區典型的復合型社區,沿河社區面臨著小區類型復雜、特殊困難群體集中、家庭訴求多元等治理挑戰。近年來,在東寶區社會工作部指導下,社區聯合荊門市益動社工,通過“五社聯動”整合資源,以“專業社工+志愿服務”雙輪驅動,構建起覆蓋“個體-家庭-社區”的青少年生命教育體系,將生命安全教育與社區文明建設深度融合,形成了一套兼具文化溫度與實踐效能的創新模式。
社區以“安全防護網”建設為核心,優化服務空間布局,打造全周期生命教育陣地。在壹基金等社會資源支持下,沿河社區兒童服務站創新“托管+育人”模式,將生命教育課程嵌入日常托管服務,覆蓋防溺水、防觸電、急救技能等全周期內容,累計服務1500余人次。同時,依托社區紅色睦鄰站點設立“兒童安全角”,配備共享急救物資,并由青少年組成的“安全小衛士”團隊主導開展應急演練,通過親子互動提升居民自救互救能力。這種“空間賦能”模式,不僅讓安全知識觸手可及,更通過青少年的主動參與形成代際傳遞效應。
社區以二十四節氣為軸,構建“節氣文化 + 生命安全”課程體系,實現節氣智慧與安全教育的雙向奔赴。社工團隊深入挖掘清明防火、冬至防災等傳統智慧,設計“紙錢換花燈”“防火平安符”等民俗活動,將文化傳承與安全意識培育有機結合。針對獨居老人,社區建立“代際安全幫扶機制”,由青少年志愿者制作平安符并定期探訪,實現“小衛士”與“老伙伴”的生命對話。這種將節氣文化轉化為安全教育載體的創新實踐,使抽象的安全知識具象化為可感知的文化體驗。
為突破“說教式教育”局限,社區發起“安全守護者聯盟”,整合青少年、家長、黨員等137對家庭結成安全互助對子,承諾20分鐘應急響應,形成“一人有難、多方支援”的社區韌性網絡。同時,創新“安全小衛士”積分機制,鼓勵青少年化身安全知識講解員和隱患排查員,通過發現安全隱患、參與志愿服務積累積分兌換物資,推動安全防護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治理”。這一機制不僅優化了社區安全環境,更通過“兒童帶動家庭、家庭影響社區”的漣漪效應,激活居民自治意識。
從空間優化到文化浸潤,從個體賦能到社區共治,沿河社區通過“專業社工 + 志愿服務”的協同創新,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安全意識成為社區文明的底色,讓共建共治共享成為居民的自覺行動。未來,社區將繼續深化“專業引領、志愿參與、文化賦能”路徑,為新時代社區治理提供更多鮮活樣本。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