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訓現場。 攝影:黃飛飛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沈素芬 實習生周雅玲 通訊員 劉文賢)八月的武漢,暑氣未消,湖北經濟學院的校園里涌動著別樣的熱情。8月11日,由湖北省教育廳主辦、湖北經濟學院承辦的2025年荊楚新教師崗前培訓正式拉開帷幕。來自湖北各地的1890名鄉(xiāng)村新教師和150名經驗豐富的輔導員匯聚于此,帶著“躬耕教壇 強國有我”的信念,展開為期15天的淬煉之旅。
19年堅守,湖北經院的師道接力賽


培訓現場。 攝影:黃飛飛
“這已經是我們連續(xù)第19年承辦湖北省新教師培訓了,累計培訓學員超過6萬人。”開班典禮上,湖北經濟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國安的話語里,透出責任感與自豪感。對他和整個學校而言,每年的新教師培訓,都是一場全力以赴的“硬仗”:“我們的追求,就是一切‘以學員為中心’,從學習到生活,盡全力確保平穩(wěn)順利。”

周臣仙老師分享培訓感受。 攝影:黃飛飛
恩施市白洋坪鎮(zhèn)初級中學的周臣仙老師,就是這6萬分之一。2019年,她第一次以學員身份來到這里;2022年起,她開始以輔導員身份“回家”。“充電”,是她最常提到的詞。
今年,周臣仙負責社團工作,任務繁忙:晚上組織多彩的社團活動,白天承擔創(chuàng)新的“情境式導課”。她們通過情景劇的形式,把鄉(xiāng)村課堂的真實場景搬到了培訓現場。“針對鄉(xiāng)村常見的資源匱乏,我們就如何利用農村隨處可見的自然資源上好一堂課,讓學員們瞬間抓住要點,看到可能性。”她形容這種方式“直擊人心”。
除了用心的課程,讓周臣仙心頭一熱的,還有湖北經濟學院提供的貼心服務:“為了方便全體老師出行,經院把全校的電動車免費開放給我們使用;宿管阿姨們更是會把生活用品提前整整齊齊擺放到每個人的床位上,那種樸實、勤懇和無聲的奉獻,特別打動我們。”

黃春立老師講述培訓的故事。 攝影:黃飛飛
來自湖北十堰竹溪縣豐溪鎮(zhèn)中心學校的黃春立老師,在大山深處堅守了13年。他2019年加入輔導員隊伍,至今也已6年。從最初在學習部統(tǒng)籌近2000人的課程與成果,到今年擔任一個支部的書記,黃春立肩上的擔子不輕,收獲的感動卻更多。“經院把吃飯、出行、生活物資等事情給我們安排得妥妥的,而帶隊的老師則每晚帶著大家復盤到深夜……”說起這些細節(jié),黃春立聲音有些哽咽,“在這里,我感受到的不僅是學到了知識,更有一種被尊重的溫暖。”
“稻草舉重”與“十元錢千分愛”,打造面向未來的課堂
長達15天的培訓,絕非枯燥的理論灌輸。光師資陣容就堪稱“頂配”:院士、全國知名教育專家、雙一流高校博導、奧運冠軍、全國師德楷模,悉數來到課堂,與教師學員們親切交流。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東以《人形機器人及具身智能》為題作培訓輔導。 攝影:黃飛飛
據湖北經濟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院長張治武介紹,今年的課程內容精心設計為政治素養(yǎng)與文化修養(yǎng)、職業(yè)感悟與師德踐行、教學技能與班級管理、職業(yè)規(guī)劃與發(fā)展指導等四大核心模塊。“但培訓不走老路,而是面向未來,尤其注重‘低成本的教育創(chuàng)新’。”張治武說。


培訓現場。 攝影:黃飛飛
何為“低成本創(chuàng)新”?幾個生動的例子躍然眼前。
首先是令人拍案叫絕的“稻草運動會”:路邊隨手撿來的稻草,能化身“杠鈴”,學員們分成代表隊,模擬舉重比賽。這項活動不僅趣味盎然,更鍛煉和提升了參與者的觀察力、模仿力及團隊協(xié)作力。更振奮人心的是,奧運冠軍汪周雨、楊威也曾參與其中!這組活動設計,教會教師們化平凡為神奇、寓教于樂,將“好點子”帶回資源相對有限的鄉(xiāng)村課堂。
另一個暖心的活動是“十元錢千分愛”,規(guī)則簡單卻充滿挑戰(zhàn):用不超過10元錢,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此前,恩施宣恩的老師曾用2元錢買了獎狀,引導留守鄉(xiāng)村的學生寫下對奶奶的心里話,送去心靈的慰藉;黃石的一所學校,用幾塊錢買了筆墨紙硯,師生們書寫宣傳語,幫助一個困境家庭的豆腐攤打開了銷路。“這不僅僅是解決實際困難,更是在小心翼翼地維護受助者的尊嚴,傳遞善意與溫度。”相關負責人說。
新教師培訓中,處處體現著“集體”的力量與溫度。一面需要所有老師共同畫一筆、縫一線才能完成的大旗,在協(xié)作中冉冉升起。這面旗幟,凝聚的是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生動詮釋著“文化來自人人、屬于人人、引領人人”的教育理念。課程遵循著“形式即內容、臺下即臺上、課內即課外”的原則,強調“人人是自己的主角,舞臺是人人的舞臺,臺上臺下都是主角。”
薪火相傳,以一盞燈點亮另一盞燈

培訓現場。 攝影:黃飛飛
培訓的成效,最終要落在學員們的收獲與轉變上。他們的反饋,樸實而充滿希望。
來自湖北襄陽、畢業(yè)于上海電機學院的新教師韓宜,對科技實踐環(huán)節(jié)印象深刻。“在這里,我們學會用鐵絲、小馬達和電池做出簡單的裝置,這些材料在鄉(xiāng)村也很容易找到。以后我走上崗位,就能帶學生們一起動手做。這不僅能讓他們體驗動手的樂趣,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能拉近他們和科技和機器人的距離,點燃探索的興趣!” 她興奮地說。

培訓現場。 攝影:黃飛飛
來自恩施小渡船中學的黃瓊瑤,則對小組協(xié)作探究的模式贊不絕口。“我所在的小組活動和高階思維培養(yǎng)相關,這種形式能讓學生在討論中自己發(fā)現問題、主動探究解決方案,這才是為他們的長遠成長真正打基礎!”黃瓊瑤說。
最動人的反饋之一,來自已有9年教齡的恩施市施州小學老師李琦琦。2016年,她作為新教師參加過崗培,那時她教初中。如今考取了小學數學崗位,即將面對一群天真懵懂的一年級新生。身份的轉換讓她既期待又忐忑。這次培訓中,余婧老師關于一年級班主任工作的經驗分享,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她的心。“余老師讓我深刻認識到,對于這么小的孩子,首要的不是分數,是關注他們的健康快樂,是培養(yǎng)興趣,是建立信任!” 李琦琦深受啟發(fā),她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將一線教師的寶貴經驗融入自己未來的工作中。“也許,開學第一天,我該準備些小糖果?” 她的笑容里,充滿了對守護童心的溫柔承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