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胡澤雙 張波)隨著社區老齡化程度加深,“記不清事”等認知障礙問題逐漸影響著老年居民及其家庭生活。如何實現早發現、早干預,讓公益資源精準下沉,成為社區為老服務的關鍵課題。近日,在武昌區珞珈山街道社工站協調下,由武漢市美好社會服務中心聯合武漢大學附屬湖北省人民醫院、武漢大學青年志愿者團隊實施的“記憶包裹”認知障礙干預項目,為轄區老人筑起記憶守護屏障。

活動現場。 通訊員供圖
80歲的獨居老人陳奶奶常因忘記關煤氣讓子女憂心忡忡。在社區小廣場的篩查點,志愿者小朱運用“畫鐘測試”和記憶問題評估發現其潛在風險,耐心的講解緩解了陳奶奶對檢測結果的緊張情緒。社工與志愿者不僅留存了聯系方式,還與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溝通,將陳奶奶列為后期重點探訪對象。再次探訪時,她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表示社區工作人員和養老服務中心對她特別照顧。其子女也感慨道:“有人管、有辦法,心里真踏實。”這一貼心服務的背后,得益于項目精心設計的“1+N”響應機制。街道社工站作為核心聯絡人,聯動社區養老資源、青年志愿者服務團隊、醫療團隊形成強大的支持網。

志愿者上門服務。 通訊員供圖
為應對認知障礙對老齡居民生活的影響,項目設計“三步走”服務流程:醫院支持—社區篩查—精準服務。先由武漢大學附屬湖北省人民醫院老年病專家對街道社工站社工及武漢大學青年志愿者開展培訓,系統傳授認知障礙知識、篩查溝通技巧與處理方法,打造專業志愿服務隊伍;再由社工站聯合社區開展健康咨詢與認知障礙篩查活動,同步普及阿爾茨海默癥預防知識;若發現風險個案,立即啟動“1+N”機制,通過街道社工站協調各方力量,確保老人及時獲得關懷與專業支持。
據悉,該項目獲得北京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公益支持,于2025年6月全面啟動,覆蓋全街道4個社區。目前已累計為264位社區老人提供專業評估服務,篩查出106例癥狀(輕度90例、中度14例、重度2例)。“專業社工+志愿服務”的服務模式使得該項目順利實施,獲得了多方好評。
珞珈山街道社工站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在珞珈山街道的指導和支持下,持續探索“專業社工+志愿服務”的融合模式,深化認知障礙干預服務,為中高風險和轉介的患者家庭建立檔案,提供認知訓練、照護培訓、社會化訓練等個性化服務與溫暖陪伴,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