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 喻昭陽 吳祺蕓 通訊員 夏自宇 何華
在荊州市中心醫院75年院史的長卷上,回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六位醫學教授,三對伉儷,以雙倍的赤誠與學識,共同奠定了醫院發展的基石。其中楊國元教授與李金華教授,便是這奠基者中令人敬仰的一對。

楊國元與李金華戀愛時照片。
“這是我的恩師、生命中的貴人,也是我的忘年之交。”提及楊國元教授,荊州市中心醫院原血液科主任虞詠知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在學生的記憶里,楊國元話不多,卻以扎實的專業功底和無私愛心著稱。
楊國元的嚴謹是刻在骨子里的。她書寫的病歷、醫囑一絲不茍,字跡工整清晰。審查下級文書時,若發現“病程記錄”詞不達意或潦草,她定會毫不留情打回重寫。這份嚴格深深影響了虞詠知,“后來醫院查病歷,以前找楊主任,后來就找我了。”虞詠知笑道,言語中滿是傳承的自豪。
1958年調入醫院,楊國元在內科深耕40余載,尤其精于研究血液病學。她在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診療上獨樹一幟,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其首創診斷方法被載入權威書籍。她主持參與的科研成果獲湖北省政府、衛生廳及荊州地區多項獎勵,主編《實用血液病手冊》,發表高質量論文42篇。

1992年全省紅細胞相關抗體科研成果鑒定會。前排左二為楊國元。
1978年楊國元走上領導崗位后,她將“科技興院、專科建設、人才培養”作為核心。她敏銳意識到血液專科發展需強大實驗室支撐,1982年成立血液病實驗室并啟動重要科研。

1992年荊州地區衛生局為血液病研究所授牌,左三為楊國元。
1983年,她擔綱首任中華醫學會荊州地區內科分會主委,通過舉辦學術會議極大提升地區內科水平。1986年,獨立的血液專科創新開展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為醫院科研與論文寫作邁出關鍵一步。
楊國元教授以嚴謹拓荒血液學科,奠基重點專科;李金華教授則以仁心創新泌尿外科,架通國際橋梁。他們既是各自領域的翹楚,更是相濡以沫、共同進步的學術伴侶。

“作為他的學生我感到驕傲又榮幸。”荊州市中心醫院原泌尿外科主任張先覺這樣評價恩師李金華。頂尖學術造詣與平易近人風范在他身上完美融合。
1959年調入醫院,李金華在泌尿外科及男科建樹卓著,被譽為“省泌尿外科名醫”。理論基礎堅實,臨床經驗豐富,尤擅疑難雜癥。精通英、德語的他,翻譯德文醫學文獻約20萬字,第一時間將國際前沿引入科室。
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了攻克小兒尿道下裂、尿瘺等難題,他通過研讀外文文獻設計課題。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他在衛校動物實驗室自費購買動物,甚至在醫院手術室外走廊搭建起簡易手術室,開始了艱苦的動物實驗。歷時4個月實驗,經全國專家審核后,又進行了3年臨床試驗和2年隨訪,最終取得可靠成果并發表論文。這份執著與嚴謹,深深烙印在張先覺心中。
仁心,是李金華教授的另一面豐碑。 張先覺講述了一個感人故事: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孤寡老人因血尿入院,確診膀胱腫瘤后,因痛苦和經濟壓力欲放棄治療。李金華不僅耐心勸導,更帶著張先覺上門做工作,甚至自掏腰包為老人減免墊付醫藥費。最終老人成功治愈,滿懷感激地寫下詩歌,歌頌李金華的崇高醫德。
李金華主持完成5項國內領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參與編著《現代顯微外科學》,發表論文43篇,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等多項榮譽,是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專家。

歲月流轉,初心不改。 今年7月,李金華教授向醫院捐贈了夫婦珍藏數十年的醫學書籍。這批涵蓋內、外、婦、兒等各學科的珍貴文獻,凝結著兩位老人畢生的心血,也是留給后輩最寶貴的財富。他們用一生的堅守,詮釋了“醫者仁心、學者風范”的真諦,激勵著一代代后來者砥礪前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