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建西部建設零碳工廠:眉山廠。 通訊員供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通訊員 王浩伊、張海政
聽不到機器的轟鳴,看不到漫天的粉塵,聞不到刺鼻的異味,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古林鎮的一家混凝土預拌廠,展現出了有別于傳統預拌廠的新形象。

近期,這座隸屬于中建西部建設的預拌廠成功取得“零碳工廠”三星級認證,這意味著該工廠通過實施一系列減排舉措,在直接排放、間接排放的雙重核算范圍下,在一定時間內的溫室氣體剩余排放量抵消比例超過了50%。而這是中建西部建設獲評的第八個“零碳工廠”,也為行業的綠色升級提供了新的方向。
根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的相關數據,國內建筑業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的比例超過48%,其中建材部分在建筑業碳排放的占比達到了53%,而根據中建集團的相關數據,混凝土的碳排放占比又達到了整個建材行業的近50%。當前,中國混凝土年產總量已達30億方,可以說,混凝土的低碳化已經成為實現建筑業“碳達峰碳中和”必須突破的瓶頸。
與此同時,綠色低碳也是市場和大眾的需求。2025年,國家首次將“好房子”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綠色、低碳”列為“好房子”的核心特征,5月正式實施的新版《住宅項目規范》也明確將綠色作為核心的四大目標之一。“好房子”離不開“好材料”,綠色、低碳、高性能的建筑材料是實現“好房子”目標的重要基礎。
因此,如何變“綠”成為了在“雙碳”時代下,建材行業的一道必答題。中建西部建設給出了這樣的解題思路。
解題的第一步是開發綠色低碳的產品,讓建材在供給側先“綠”起來。
2021年10月26日國務院發布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加強新型膠凝材料、低碳混凝土等低碳建材產品研發應用”,2023年8月4日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提出在建筑領域開展“新型膠凝材料、低碳混凝土、先進生物基建材等低碳零碳新型建材研發生產與示范應用等”。
中建西部建設聚焦水泥這項降碳關鍵原材料,探索研究磷渣、水淬礦渣、粉煤灰等多元固廢材料高值化、大摻量替代水泥應用,實現產品升級。目前這類固廢基低碳混凝土產品已經實現規模化應用,其生產產品相比行業普通產品,在性能100%達標的基礎上,碳排放可降低20%-30%。
在此基礎上,中建西部建設進一步開發出超低碳混凝土、近零碳混凝土產品。

運用再生混凝土建造的廠站辦公樓。 通訊員供圖
“超低碳混凝土相比普通混凝土水泥用量可進一步降低至30%-50%,在性能100%達標的情況下,碳排放僅為普通產品的30-60%,當前已經趨于成熟,在超大體積結構澆筑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超低碳、近零碳混凝土研發團隊負責人孔亞寧介紹到,“而近零碳混凝土則更具顛覆性,少量甚至不使用水泥也能生產混凝土,碳排放僅為國家標準的10%,我們目前已完成產品開發與中試,未來應該說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中建西部建設還針對建筑產生的固廢垃圾,研發模塊化移動處置工藝裝備與面向多場景的全再生混凝土產品,形成預拌廠協同處置拆除垃圾制備高品質再生產品的工業化生產樞紐與典型應用。每100方混凝土可消納建筑垃圾、固廢30噸以上,減少碳排放4.8噸。目前已應用于西安奧體中心、華潤奧體酒店等多個項目。
針對工程渣土的再利用,中建西部建設通過固化技術改善土壤性質、增加密實性、水穩性、提高強度,再進一步通過性能調控技術進行施工應用,目前在武漢、成都、西安、鄭州等城市已消納渣土2萬余噸。
而針對新能源行業中產生的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鋰渣,中建西部建設創新形成了鋰渣多元固廢體系組成設計與性能調控方法,開發專用外加劑,解決了鋰渣多元固廢體系凝結時間長、早期強度低等應用問題,開發了鋰渣混凝土,目前已實現一定規模的工程應用,僅上半年已應用鋰渣粉超過8000噸。
在產品上做到綠色低碳之后,解題的另一個關鍵環節,是在生產過程中的低碳化。

中建西部建設建立花園式廠站。 通訊員供圖
“零碳工廠”正是推進生產過程中低碳甚至零碳的成果,中建西部建設開發了行業首創的預拌混凝土零碳工廠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并不斷向零一次資源、零廢棄物排放、零化石能源工廠邁進。
除了一系列的節能減排,中建西部建設在能源方面還主動開源,建設行業首個“光伏+”混凝土預拌廠,推動實現“零外購電”,并在12家工廠復制推廣。

.中建西部建設零碳工廠:美蘭廠。 通訊員供圖
以海口美蘭廠為例,利用海南島的光照和地理條件,年均發電量超過100萬度,與傳統火電相比,年均可節約123噸標準煤,減少排放307噸二氧化碳,相當于為海口市種下了近14000棵常青樹!能在解決“限電限能耗”痛點、緩解用電壓力同時,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為周邊企業供給綠色清潔能源。
運輸環節是生產過程節能降碳的另一個重點,中建西部建設積極推進物流載具油改電、油改氣,目前累計配置新能源攪拌車1300余臺,新能源裝載機140余臺,每年可減少物流運輸碳排放超過3萬噸。
“利用光伏來進行發電,開發應用分布式儲能項目,在廠站里廣泛建設充電樁,全面推廣使用新能源載具。”中建西部建設運營中心副總經理張海云說,“我們以節能降碳為目標,探索并逐步建立了預拌廠‘光、儲、充、運’新能源運維體系。”
而智能化則是推動生產綠色化的一項必要手段。

中建西部建設打造智能工廠。 通訊員供圖
中建西部建設致力于推進建材工業制造模式升級,以智慧管理、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工地“四位一體”為框架,面向各應用場景形成“軟硬一體”系列解決方案。用自動化裝備替代人工作業,用系統流程替代人工協調,用數據驅動替代經驗性決策,在實現全面降碳的同時,也大幅減少從業人員勞動強度。
目前,中建西部建設自主研發20余項自動化裝備和系統,實現原料進廠無人值守,混凝土生產效率提升33%,員工綜合勞動強度降低 60%,預拌混凝土生產效率、產品合格率、人均效能、數字化程度等均有了較大提升。
推進建材行業的綠色低碳,其價值遠不止于減排數字,正在重塑建筑生態。當每一立方混凝土從“碳源”蛻變為“碳匯”,當工業廢渣轉化為城市紋理,建筑的“綠色基因”必將重構建造活動的生態邏輯。新形勢下,在“雙碳”目標的時代命題下,一場關于建材的綠色革命,正逐漸從技術概念走向產業實踐,成為建筑綠色轉型的核心引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