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葉婷)8月27日,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滿武漢經開區軍山街道鳳凰苑社區,網格員陳加慧便手持筆與紙,穿梭于小區樓棟之間,在社區“民情臺賬”上留下點點滴滴。這本臺賬,詳實記錄了社區的點滴變化,從日常瑣事如管道漏水、垃圾清運,到重大事項如停車位規劃和養老服務。

網格員帶著“民情臺賬”在社區走訪。通訊員供圖
鳳凰苑社區的民情臺賬,并非簡單的記事本,而是一套綜合居民基本信息、訴求反饋、事務進度、滿意度評價的動態管理系統。它猶如橋梁,精確捕捉居民的“急難愁盼”,又似百科全書,為社區工作者提供精準服務坐標,使治理由“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今年上半年,“民情臺賬”便為居民解決了36件訴求,成為社區治理的“晴雨表”與“導航儀”。
臺賬的實效,藏在一件件居民的“獲得感”里。今年8月,網格員在走訪時,不少居民反映小區部分居民樓前的花盆托盤有積水和臭味,不僅影響美觀,還成了蚊蟲滋生地。社區迅速組織志愿者集中清理和倒置處理,并協調物業制定定期維護計劃,從源頭切斷蚊蟲繁殖的“溫床”。“反映的事情沒想到這次這么快就解決了,臺賬是真能幫我們說話!”居民劉女士點贊道。

網格員與居民志愿者一起對照臺賬分類梳理信息。通訊員供圖
高效的治理,離不開臺賬背后的“全鏈條機制”。在鳳凰苑社區,網格員的每日走訪、居民的自主上報、社區的每周碰頭會,共同構成了臺賬信息的源泉。網格員及時分類梳理信息,緊急事項標注紅標,啟動“2小時響應”機制;復雜問題則組織多方商議。這種“收集-分析-處置-反饋-回訪”的閉環流程,讓問題解決“不拖延”,今年以來,社區訴求平均處理時長較去年縮短40%。
鳳凰苑社區的民情臺賬,記錄著家長里短,傳遞著民生溫度,彰顯著治理精度。它為社區工作提供了“落腳點”,讓居民心中充滿“歸屬感”,在一筆一畫、一條一項中,繪就和諧社區的生動畫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