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曉劉)在長江與漢江交匯的湖北省沙洋縣,一幅“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2024年9月,沙洋縣檢察院精心打造的“檢護兩江益水城”公益訴訟文化品牌宣傳片正式上線,以影像之力將檢察守護碧水藍天的莊嚴承諾傳遍荊楚大地。
這部凝聚法律監督智慧的宣傳片,通過實景拍攝與情景演繹相結合的方式,生動呈現了沙洋檢察干警在長江、漢江生態環境保護一線的履職成效,將公益訴訟理念以直觀、易懂的方式呈現,讓廣大人民群眾可感可觸。
品牌之源,守護兩江的法治承諾
“檢護兩江益水城”這七個字背后,是沙洋檢察人對母親河的深情守護。沙洋地處長江、漢江交匯區域,長湖流域70%的面積位于沙洋縣域內,是湖北重要的生態屏障。
“品牌不僅是工作的標識,更是守護綠水青山的莊嚴承諾。”沙洋縣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周大銘在宣傳片開機儀式上強調。
這一品牌源于深挖檢察實踐、提煉公益精髓的持續探索。沙洋縣檢察院聚焦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深入梳理近年來辦理的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將法律監督的專業優勢轉化為可傳播的品牌價值。
在長江保護法實施背景下,該院依法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用足用好訴前磋商、檢察建議、提起訴訟等法律手段,構建起守護長江生態的法治防線。
創新之舉,跨域協作破解治理難題
長江生態系統具有流動性和整體性特征,傳統的行政區劃分割治理模式難以適應保護需求。沙洋縣檢察院以制度創新破局,聯合荊州、潛江兩地檢察機關建立跨區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實現案件線索移送、調查取證、判決執行監督全流程跨區域合作。
在辦理長湖上游葉家大港水環境治理案中,這一機制發揮了關鍵作用。荊州市檢察機關協助調取水系流向證據,沙洋縣檢察院則推動將治理工程納入縣生態環境補短板工程,督促清理污染河道1000余噸淤泥,建設8處生態浮島。最終,磚橋渠至葉家大港水質從劣Ⅴ類提升至Ⅳ類。
“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的建立,進一步打通了部門壁壘。沙洋縣檢察院聯合水務、環保、國土等11個部門共享河湖信息,協同開展河道清“四亂”、漢江干堤固廢清理等專項行動。
在漢江岸邊,檢察監督推動3萬余噸“歷史遺留”垃圾完成清理;在流域內,補植復綠1.3萬平方米,清理被污染河道9.9公里,長江大保護效果顯著。
多元共治,構建公益保護大格局
公益訴訟非檢察機關“獨角戲”,而是多方參與的“大合唱”。沙洋縣檢察院依托“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積極走訪各民主黨派,聘任多名熱心公益人士擔任志愿者,組建專業工作群開展業務指導。
這一機制充分調動了社會力量參與長江保護的熱情。志愿者通過平臺提供生態環境保護線索29條,轉化立案36件,參與公開聽證、協助調查取證、開展“回頭看”成為常態。
恢復性司法理念的實踐,讓生態修復更具溫度。沙洋縣檢察院每年集中開展長湖生態環境資源損害修復暨增殖放流活動,在追究非法捕撈者刑事責任的同時,同步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2024年以來,該院在長湖綜合治理專項行動中督促增殖放流魚苗29萬尾,清理攔河漁具118套,拆除涉水違章建筑16處,鏟除違規栽種的樹木2000余棵,用法治力量守護一湖碧水。
從跨區域協作到多元共治,從增殖放流到品牌傳播,沙洋縣檢察院的公益訴訟實踐不斷深化。該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賀軍表示,要突出“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工作主線,持續擦亮“檢護兩江益水城”品牌,讓檢察藍成為守護綠水青山的堅實底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