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由AI生成。
湖北日報評論員 張雙雙
據新京報調查,一些直播公司利用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渴望成名的心理,以“高保底”“流量扶持”“出名”“成網紅”等虛幻承諾和短期利益為誘餌,誘導其簽下不平等合作協議。一些未成年人尤其是輟學的農村女孩,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這些陷入直播困境的女孩,大多有著相似的成長軌跡:出身農村、早早輟學,缺乏知識儲備與社會經驗。容易被“高工資”的招募信息所迷惑,忽視背后的風險。進入行業后,她們要應對公司嚴苛的考核甚至是刁難,穿著不符合年齡的性感服飾出鏡,時常遭遇調侃甚至騷擾。當她們想逃離時,才發現當初簽下的合同早已埋下陷阱,可能面臨高額賠償,甚至被列入失信名單,人生剛起步便背負沉重枷鎖。
國家多次出臺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意見。2024年1月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進一步壓實網絡平臺責任,要求其履行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和信息內容審核等義務,并要求國家多部門及有關組織做好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但在“流量優先”的利益邏輯下,部分平臺將社會責任拋諸腦后,身份審核機制形同虛設,為未成年人冒用他人信息注冊留下漏洞,默許甚至縱容未成年人直播,淪為“流量工具”。
直播公司圍獵初中輟學的農村女孩,暴露出家庭與社會支持的缺失。對不少農村家庭而言,家長受經濟條件、文化水平限制,既無法為孩子提供職業規劃指導,也缺乏應對合同糾紛的法律常識;而面向農村輟學青少年群體的職業技能培訓、法律咨詢、心理疏導等公共服務,在基層尤其是偏遠農村地區,覆蓋范圍和服務力度仍有不足。當遭遇機構施壓、面臨高額賠償時,未成年人往往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失管輟學的未成年群體,是社會最柔軟也最易受傷的部分。加快補齊農村教育資源短板,積極“控輟保學”,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受教育權利,用知識武裝頭腦,用智慧點亮人生,讓他們在成長道路上多一份清醒與從容,少一些迷茫與掙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