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黃志剛)8月29日,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培訓暨金牌講師評選啟動儀式和環衛新能源技術交流活動舉行,主管部門負責人、行業專家、社區居民代表、高校環保志愿者代表和行業企業代表等200余人齊聚一堂,共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治理課題。
本次活動由荊州市城市管理執法委員會主辦,荊州市委社會工作部、共青團荊州市委、荊州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荊州市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參與,極目新聞承辦,鄭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承辦。

荊州發出垃圾分類環保宣言
15時15分許,與會嘉賓共同澆灌“環保綠植”,象征著綠色和新生的“環保綠植”徐徐生長,意味著本次活動正式啟動。
做好垃圾分類培訓是提升公眾環保意識、促進垃圾正確分類的有效途徑。

荊州市城管執法委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王全勝介紹,本次活動通過系統培訓,引導基層垃圾分類宣講員用心用情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帶動更多居民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好習慣,逐步改變公眾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推動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
據悉,本次活動將重點培養出一批熱心公益、具備良好宣講能力的生活垃圾分類“金牌講師”。他們將深入基層、走進群眾,用生動鮮活的方式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推動全市垃圾分類工作向更高水平邁進。
活動現場,行業專家、垃圾分類宣講達人、企業技術人員分享了城市治理、垃圾分類和技術賦能的經驗做法和行業動態。
近年來,宜昌市大力推進“四合一”垃圾分類驛站建設,整合資源、優化布局,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干凈的投放環境,其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位居全國前列。
宜昌市環境衛生管理處黨總支書記、主任鄧聰結合工作經歷,分享了城市垃圾分類的“宜昌范式”。

“大力推進垃圾分類與基層社會治理融合,讓垃圾分類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鄧聰介紹,宜昌市還通過引入社會力量和創新項目,激發更多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分享嘉賓盧孟越曾是武漢市漢陽區城市管理執法局干部,曾在2024年度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講達人總決賽上獲得季軍。

作為行業知名的垃圾分類宣講員,他結合其參與的100多場宣講活動,分享了經驗做法。
“豬能吃的是廚余,豬都不吃的是其他,豬吃了會死的是有害,能賣錢換豬的是可回收。”活動現場,盧孟越以詼諧幽默的順口溜,啟發在場的基層宣講員創新表達方式,推動垃圾宣傳進萬家,取得實效。
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協同發力、精準施策、久久為功,需要城鄉居民積極參與、主動作為。
活動現場還發布了“人人參與垃圾分類 爭做環境保護先鋒”聯合倡議。城管系統垃圾分類專班代表、高校環保志愿者代表、社區居民代表和環衛工人代表,共同發出了垃圾分類的環保宣言。

“作為青年環保志愿者,理當踐行綠色理念,用行動落實垃圾分類,為荊州增顏值。”長江大學文理學院“綠動荊江”環保志愿服務隊劉鈺常年活躍在環衛公益活動的一線。截至目前,她和服務隊的志愿者已開展環保宣傳活動30余場,服務群眾超5000人次,累計志愿時長近2000小時。
“我們努力爭做生態理念的傳播者、低碳生活的踐行者和美麗荊州的建設者。”劉鈺說。
荊州成全國垃圾分類“成效明顯城市”
2019年初,荊州市啟動垃圾分類工作,城管部門會同發改、商務、住新、文旅、市場監管、教育等行業主管部門,集中力量,持續發力,以“繡花功夫”推進基層治理,全力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
近年來,荊州市不斷完善設施體系建設,中心城區布局可回收物“點、站、場”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到今年年底前,荊州市中心城區計劃完成800個可回收物“一袋式”投放點鋪設任務。
目前,荊州市已建成5500平方米的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和150 平方米的有害垃圾暫存間,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收運處體系進一步完善。
截至5月底,荊州中心城區共開通運營可回收物智能箱368臺,收集可回收物600余噸,收集有害垃圾約200千克。
此外,為進一步規范垃圾分類管理,推動生活和餐廚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荊州市先后出臺實施了《荊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和《荊州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在1056個小區、1700個企事業單位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12個社區被評為省級“垃圾分類示范社區”。
今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通報了2024年度全國城市垃圾分類綜合評估結果,荊州市評價指標大幅躍升,被評定為垃圾分類“成效明顯城市”之一。
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方式,讓垃圾分類等成為習慣。
荊州市城管執法委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王全勝說,荊州市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持之以恒抓好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不斷提升生活垃圾綜合治理質效,引領低碳生活新風尚。
當前,荊州市中心城區正全面推行“撤桶并點”的改造和“兩桶兩袋”分類模式。
“撤桶并點”是指撤銷小區內分散在單元樓前的垃圾桶,將垃圾投放點集中設置在科學選址的垃圾分類亭,引導居民前往指定地點定時投放垃圾的管理模式。
“兩桶兩袋”分類模式,則是在小區內規范設置“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兩桶和“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兩袋投放點,確保分類標識清晰、指引明確。
無人駕駛環衛車亮“尖板眼”
垃圾分類等“民生小事”關系生態文明大局,而科技創新正在破解這一治理難題。
活動現場,宇通重工相關負責人向荊州區城管執法局交付新能源環衛設施鑰匙。
背著簸箕,拿著掃帚,沿街清掃……這是傳統的人工環衛作業方式。隨著新能源技術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自動駕駛環衛車進入大眾視野,并投入應用。
在環衛設施展區,宇通重工展示了其自研的行業前沿智能化裝備——L4級自動駕駛環衛車,起驚艷亮相引來業內人士駐足觀展。

據悉,這款自動駕駛環衛車裝備了先進的傳感器和攝像頭,具備360度全方位感知能力,能夠精準識別道路和障礙物。
“即使在復雜的城市環境中作業,這款自動駕駛環衛車也能游刃有余。”宇通重工高級產品經理張廣田說,憑借行業領先的自主規劃控制技術,該款自動駕駛環衛車具備自適應貼邊功能。“借助車載積塵檢測設備和衛情監控系統等,能實現快速定位污染源,10分鐘快速應急響應,道路塵荷優質率達到100%。”
據介紹,該自動駕駛環衛車憑借自動駕駛、可視垃圾自動識別系統,以3至10公里的時速,能實現24小時全流程無人化作業。任務完成后,還會自動排污,并導航至指定的停車站點。
“這種全自動化的作業模式,不僅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更提升了環衛作業的智能化水平,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張廣田說,垃圾分類的精準化、城市保潔的高效化,離不開裝備的智能化支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