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輿情數據分析師 盧霜
這個暑期檔,電影《長安的荔枝》火了。當電影里那匹載著嶺南荔枝的快馬在驛道上疾馳,銀幕前的觀眾或許都在為李善德能否限期送達表示擔憂。千百年前,驛卒還在為三日色變的荔枝發愁時,現在的湖北冷鏈車已載著潛江龍蝦、洪湖藕帶,沿著昔日的京杭大運河航線,把千湖之省的豐饒送進萬家廚房。也許此刻,鄂州花湖機場的冷鏈艙門正緩緩關閉,英山杜仲也正在穿越云層,3小時后將出現在韓國仁川的貨架上。湖北正在用供應鏈優勢,書寫起167個地理標志產品、538件商標、位居全國第二的物產傳奇。
數看湖北物產的“不缺”
湖北物產豐饒,既有楚文化浸潤的歷史厚度,更有產業升級催生的現代科技力量,在數量規模、文化傳承與市場影響力的交織中,勾勒出中部物產強省的鮮明輪廓。
從規模能級看,湖北以167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538件地理標志商標的硬核數據穩居全國第二,構建起層次分明的物產矩陣。湖北淡水產品產量連續27年全國第一,蓮藕種植面積全國第一,更印證了“千湖之省”在農耕文明延續中的獨特優勢。
多個品牌全產業鏈綜合產值破百億,彰顯深度開發和產業鏈構建能力。截至2025年,潛江小龍蝦綜合產值已突破870億元,帶動22萬人就業,形成“中國龍蝦看湖北,湖北龍蝦看潛江”的產業地位。黃岡蘄艾衍生出艾條、精油、足浴包等1000多種產品,蘄春縣涉艾市場主體超4000家,綜合產值突破160億元,帶動30萬人就業。據2024年12月湖北日報報道,在全產業鏈綜合產值上,“秭歸臍橙”達近200億元,“赤壁青磚茶”達171億元,“京山橋米”突破160億元。松滋雞、公安牛肉躋身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聲譽TOP50,竹山綠松石年產值突破80億元,產品遠銷歐美、中東等50余個國家和地區,更展現出湖北物產全品類發展的均衡實力。
楚文化的基因密碼,正通過湖北諸多物產得到活化傳承。京山橋米的嘉靖貢米身份有《京山縣志》明確記載,其青艮如玉的特質傳承500余年;利川黃連自唐到清一直是貢品,明朝已廣泛栽培,如今成為藥材明星。唐代陸羽在《茶經》中明確記載,意指山南道(今湖北部分地區)的茶葉以峽州(今宜昌一帶)所產為最佳。這一評價與當代“恩施玉露”“襄陽高香茶”入選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工程形成跨越千年的品質呼應,印證湖北茶葉的歷史基因。這種歷史與現實的品質共鳴,讓每一份湖北物產都成為可觸摸的文化載體。
國際市場的認可,則為湖北物產貼上“高品質”標簽。目前湖北已有14個地理標志產品列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名錄,構建起立足中部、輻射全球的市場網絡。通過中歐互認后,宜紅工夫茶等宜茶代表產品,已出口俄羅斯、非洲等50余國,成歐洲市場復購率最高的中國紅茶之一;以恩施玉露為代表的恩施硒茶被國際茶業委員會授予“世界富硒養生茶”稱號,其蒸青工藝傳承自唐代,連續6年通過歐盟有機茶標準檢測是對其品質的認可。6個地理標志入選“一帶一路”品牌推廣清單,讓湖北物產成為跨文化交流的鮮活使者。
多維數據共同指向湖北從不“缺”物產,更不缺將物產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智慧。從楚簡記載的貢品到國際市場的爆款,從田間地頭的收獲到產業鏈上的增值,湖北物產的故事,正是一部傳統與現代共生共榮的進化史。
湖北物產何以“不缺”?
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卓越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杜志章認為,湖北物產的豐饒,從來不只是“湖廣熟,天下足”的地理饋贈,也不止于“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的生態稟賦。這份“不缺”的底氣,實際上以“護”筑基、以“融”聚力、以“宣”拓界,構建起培育特色物產的完整生態鏈。
以“護”筑基,用政策和科技支持構建全生命周期保障網,提供優渥土壤,全方位呵護湖北特色地理標志產品萌芽、茁壯成長。湖北政策扶持全面而貼心,加強申報指導、專項資金補貼等全流程服務,形成政策培育閉環。針對成熟品牌,助力企業參與國際標準認證,給予出口退稅優惠和海外推廣補貼??萍贾橇χ魏苡埠耍劳腥A中農業大學、湖北省農科院等科研機構加強研發,為潛江龍蝦、恩施玉露等核心品種標準化種養殖提供科學依據,提升產品特質穩定性。針對產業痛點設立專項課題,如針對洪湖蓮藕耐儲運問題,研發出新型保鮮技術。開發地理標志區塊鏈溯源技術,將種植、加工、流通數據上鏈,消費者掃碼即可獲取全流程信息,既解決信任問題,又倒逼品質管控升級。
以“融”聚力,融合產業、鄉村振興等全方位勢能,助力聚合優勢,提供充足養分。融合工、農、服務三大產業推動價值多元化,英山云霧茶通過采茶體驗加茶文化課程等研學活動提升單位附加值。潛江龍蝦從蝦仁加工延伸至甲殼素提取,開發保健品、化妝品等200余種衍生產品,綜合利用率大幅提升;赤壁青磚茶結合現代消費需求,開發速溶茶、茶食品等新品類,年輕消費者占比顯著提高。線上依托“荊楚優品”電商平臺、全國布局“湖北地理標志體驗館”,提供產品品鑒、文化展示等服務,提高綜合效益。
以“宣”拓界,積極加強策劃宣傳,提供溫暖陽光,為地理標志產品發展開拓前路。在宣傳上善于挖掘地理標志產品的歷史文化內涵,如將京山橋米“嘉靖貢米”的典故記載轉化為品牌故事。積極做好分眾傳播,借助《舌尖上的中國》《本草中國》等國家級平臺面向廣大群眾提升知名度,還通過動漫聯名、直播帶貨等形式貼近年輕群體需求;在國際展覽活動上推介展示如恩施玉露等品牌產品,擴大國際影響力。善于強化品牌建設,打造“荊楚優品”母品牌,形成集群效應。
從政策護航到科技賦能,從產業融合到文化傳播,湖北物產的“不缺”,本質是把地理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系統智慧。這份智慧,讓“湖廣熟天下足”的古老諺語在新時代有了更豐富的注解——不僅是物產的豐饒,更是培育物產的能力與遠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