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夢琪 劉沐炎)“家風是家里電風扇吹出來的風嗎?”六年前孩子們一句天真的提問,成為荊門市東寶區泉口街道瀏河社區推動家風文化創新傳承的起點。如今,社區創新推出的“德潤萬家?家風講者”項目已累計吸引 6萬余人次參與,被《人民日報》《學習強國》等權威媒體專題報道,獲全國婦聯作為優秀案例推廣,成為荊楚大地上家風文化 “活態傳承”的亮麗名片。
面對孩子們對“家風”的懵懂認知,瀏河社區深刻意識到:家風傳承必須從娃娃抓起,更要打破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的舊有模式。為此,社區精心構建了涵蓋社區、學校、家庭和專業社工的多方協同網絡,讓抽象的家風文化有了具象的“落腳點”。項目聯合竹園小學廣泛征集到2000多個鮮活家風故事,挖掘出80多件承載家族記憶的老物件。這些飽含情感的故事和物件,成為家風教育最生動的教材。同時,社區組建起一支50余人的多元化宣講隊伍——“銀齡導師隊”講述歲月沉淀的人生智慧,“青苗宣講隊”分享純真溫暖的童年感悟,“先鋒示范隊”傳遞感人至深的榜樣力量,再輔以專業理論宣講員和家庭教育指導師的支撐,讓家風宣講既接地氣、又具內涵。

“德潤萬家?家風講者”項目在形式創新上不斷推陳出新,讓家風文化從“館內”走向“館外”、由“靜態”轉為“動態”。小朋友擔任解說員、“祖孫搭檔”同臺分享,為家風故事注入生動趣味;線下故事會、家書朗誦會與線上“學習強國小站”密切聯動,極大拓展了傳播渠道。更令人動容的是那些從優良家風中汲取力量、走向卓越的榜樣:從踩縫紉機的女孩成長為殘奧會冠軍的張婷、登上星光大道的“板凳女孩”張琪慧……她們的感人經歷,讓家風傳承與時代精神同頻共振,也讓更多居民感受到家風文化的強大生命力。社區還聯合轄區學校開發了“家風微課堂”,形成《紅色家書里的初心》《孝親小故事》等12節主題課程,其中《一封雞毛信的家風密碼》被評為荊門市“思政金課”,讓家風教育走進課堂、深入人心。

如今,“德潤萬家?家風講者”項目已成為激活社區文明建設的“一池春水”。50余名宣講骨干帶著動人的家風故事走進千家萬戶,社區內“文明家庭”“社區好人”不斷涌現,居民參與治理的熱情日益高漲,鄰里矛盾在溝通中悄然化解,志愿服務隊伍持續壯大。六年來,項目不僅讓家風文化得到有效傳承,更成為連接家庭與社區、傳統與現代的情感紐帶,推動形成“家風育民、家風惠民、家風安民”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正如社區居民所說:“家風講者講的是自家事、身邊事,聽著親切,現在社區里吵架拌嘴的少了,互幫互助的多了,越住越舒心!”
家風是無聲的教育,是社區的根與魂。“德潤萬家?家風講者”項目正以春風化雨般的感染力,讓文明新風吹遍瀏河社區的每一個角落,持續滋養這個溫情洋溢的大家庭,為基層治理注入源源不斷的文明動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