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我父親的百度詞條不足100字,現在你們增加到了1167字。”9月2日上午,著名抗日英烈鄭行福的女兒周大燕致電黃岡日報編輯部:“你們讓英烈的事跡廣為人知,傳之后世,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鄭行福是紅安人。1929年參加革命,1938年調到新四軍工作。1943年3月,時任新四軍第7師供給部部長的他,在日軍“掃蕩”中受傷被俘。日寇對他百般摧殘,但他始終堅貞不屈。在被關押期間,他發動戰友將牢房的土墻打濕挖開,趁敵人不備逃出。因傷重,他拒絕了戰友抬他出逃的好意,最終被敵人殺害。

烈士丁思林百度詞條前后對比(左為之前,右為修改完善后)
因為鄭行福犧牲于日軍槍口之下,對他事跡的記述一直非常模糊。6月24日至7月24日,黃岡日報推出“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著名抗日英烈中的黃岡人”新聞專欄,系統報道了前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和抗日英模群體名錄中的20名黃岡籍英烈的事跡(8月27日公布的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和抗日英模群體名錄中沒有黃岡籍人士),鄭行福的故事首次被媒體公開,并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強烈。

烈士蔣永孚百度詞條前后對比(左為之前,右為修改完善后)
在采訪報道中,記者發現,除了林育英、丁思林等少數英烈外,像鄭行福一樣,大部份黃岡籍英烈流傳于世的資料很少,有的英烈在百度詞條上只有一兩句話介紹。在采訪中,黃岡日報記者反復向各地史志部門求取資料,同時通過各種途徑聯系烈士的后人和親屬,窮盡一切可能進行查找和求證,最終厘清了這20名英烈的生平和主要事跡,圓滿完成了報道。
不僅挖掘英烈事跡,更要傳播英烈事跡。從7月下旬起,黃岡日報記者和編輯聯手,利用黨報已作公開報道的有利條件,對英烈的百度詞條進行增補(百度詞條只接受權威信源資料)。經過提交資料——平臺審核——修改再提交的多輪反復,至9月2日,黃岡日報提交的資料全部通過審核并公開發布。鄭行福、汪成鈞等11名英烈的百度詞條得到更新,共增加資料15000余字、照片2幅;20名黃岡籍著名抗日英烈的百度詞條內容均超過了1000字。

烈士蔣永孚百度詞條前后對比(左為之前,右為修改完善后)
“在國家和民族危亡關頭,英烈們不以個人為念,毫不猶豫慷慨赴難。他們個人資料的缺失,從側面映襯了他們的偉大。”參加過采訪報道、又參加了詞條修訂工作的記者向春說:“將英烈的事跡報道出來、傳播開來,公之于眾,昭之后世,是我們新聞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們開展‘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報道的初衷。”(黃岡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楊輝 白楚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