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見習記者 唐雪舟 通訊員 陳薇
9月3日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在人民大會堂拉開序幕。大屏幕上快速閃過的年份倒計時,立刻將觀眾帶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從九一八事變到南京大屠殺,再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幅波瀾壯闊的史詩巨幕在觀眾面前緩緩展開。此次晚會在導演編導、音樂、作曲等方面邀請了一批80后的年輕藝術家承擔晚會創作的主體工作,而來自武漢歌舞劇院的陳彥杰有幸成為其中一員。
是“一生一次”的機遇,也是必須全力以赴的挑戰
6月,陳彥杰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北京,正式參加晚會排練。從前期的案頭研讀,一次次地商討方案、編排節目,到后期在模擬舞臺上排練,忙碌扎實的工作日程把陳彥杰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這一次,他的任務是完成第五場《如你所愿》和《勢不可擋》兩個節目的編導工作,尤其是其中的舞蹈部分。
剛開始進入到劇組時,作為少數來自外省的文藝工作者,陳彥杰有些局促,不太放得開。直到工作了一段時間,其間不斷和同事們交流學習,同事們對他和湖北文藝事業水平的認可令他逐漸找回了自信心,慢慢融入工作環境里。晚會邀請了許多在當下仍活躍于舞臺的年輕文藝工作者,和他們交流,陳彥杰感覺自己學習到了很多更加現代的創作理念和專業知識,這些寶貴的經驗也能運用于他日后的創作,對他自己是一次全面的提升。
陳彥杰坦言,能夠進入人民大會堂,在這樣一個神圣的地方工作,很可能是他“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這也代表著文藝工作者的至高榮譽。為此他格外珍惜這次機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想要全力以赴地去把它做好。
讓觀眾感同身受,就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
談及對于抗戰歷史的理解,陳彥杰表示,抗戰不是一個兩個人的故事,而是全民族休戚與共的生存圖譜。在整場晚會中,除了作為主角的英雄人物,攝像機的鏡頭也會時不時去捕捉那些作為配角的普通小人物,用小人物的語言和心境去展現抗戰歷史大背景下的個人選擇和民族命運。
陳彥杰在排練現場
在商討節目概念方案時,陳彥杰也積極提出了自己的構想——從南湖的紅船到新時代的航空母艦,陳彥杰試圖用“中華巨輪”的概念來詮釋中華民族在過去百年里走過的歷史征程。他的這一構想得到了認可,被全體投票通過,這讓他十分有成就感,“覺得心里很舒坦”。經過數次修改,這個創意最終呈現在《勢不可擋》的節目里。整支舞蹈把民族復興比作一艘勢不可擋的中華巨輪,群舞的舞蹈隊形呈現出一艘乘風破浪的輪船形象,站在船頭兩側的人奮力劃動船槳,好像賽龍舟一樣,充滿了激情和干勁,顯得朝氣蓬勃。
參與這次晚會最大的感想,就是讓陳彥杰對青年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擔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把抗戰歷史中的民族精神傳遞給新一代人,完成這個接力工作,這就是我們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如果大家在看完整個節目后,能夠被演員的表演打動落淚,感同身受、發自肺腑地產生自豪感和民族認同感,那我也會感到驕傲和自豪。”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