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眾在依瑞德展臺體驗近紅外腦功能成像系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潔 楊文漪 通訊員 王瓊 田瑤林
9月4日,第十七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在武漢開幕,來自全國200余家企業和機構攜數千件前沿生物產品亮相,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一批聽起來像科幻成真的“腦機接口”產品。
無創“讀心術”
讓治療有了新方案
提起腦機接口,人們往往聯想到“意念操控”“人機交互”等充滿科技感的詞匯,與“便秘”好像風馬牛不相及。但同濟醫院胃腸外科團隊卻成功將這兩者聯系在一起。
該院工作人員李云杰在現場介紹,團隊研發出一款“智能超聲無創腦機治療設備”,只需要放在患者頭部,通過超聲波精準刺激大腦中控制胃腸功能的特定區域,就可以改善慢傳輸型便秘。
“大腦中有控制各種器官的神經,我們找到了中樞神經調控胃腸道功能的關鍵腦區,借助超聲波刺激相應神經核團,達到改善便秘的目的。”李云杰說。這一全球首創的治療方式已完成動物實驗,初步驗證有效,即將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同樣引人矚目的,還有同濟醫院與華中科技大學聯合開發的“眼控腦卒中康復機器人”。該設備通過捕捉患者眼部運動信號,解讀其運動意圖,進而控制外骨骼機器人輔助肢體訓練。簡單理解,患者只要動動眼睛,就能“指揮”機械手臂幫助自己做康復動作,既提升了訓練主動性,也有助于大腦功能重塑。
光磁聯用
給醫生一副透視大腦的“眼鏡”
不僅在醫療機構,企業也在腦機接口領域大步邁進。武漢依瑞德集團推出的交互式腦機——光磁聯合設備,展示了無創腦機接口技術的新突破。
該設備融合了經顱磁刺激和近紅外腦功能成像兩大技術。經顱磁刺激通過電磁感應激活腦神經,調節腦代謝與電活動,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近紅外腦功能成像則利用近紅外光穿透顱骨,監測大腦皮層中血紅蛋白濃度變化,實時反映大腦活躍狀態。
一個是治療,一個是檢測,兩者結合,就像給醫生一副透視大腦的“眼鏡”,可以實時觀察大腦哪個區域被激活、如何反應,從而更精準地調整治療參數。
“以前需要靠醫生經驗,比如想在腦區A點作磁刺激治療,可能會找不準,影響治療效果。如今兩者結合,磁刺激定位誤差可控制在1毫米以內。”企業醫學部部長堯利書說,該設備目前已在國內多家三甲醫院投入使用。
繪制大腦“地圖”
揭開腦機接口底層密碼
要實現通過腦機接口治療疾病,首先必須讀懂大腦。武漢沃億生物則致力于繪制大腦三維圖譜。
“我們基于MOST(顯微光學切片斷層成像系統)技術自主研發的設備,可對多種生物的大腦進行精細三維成像,比如小鼠、豬、猴等。”展會上,武漢沃億生物產品經理陳曉杰說。
舉個例子,花生粒大小的鼠腦組織,被快速切削成1微米的薄片,并“拍片”成像。最后,一萬多張圖像數據疊加,構建出完整的鼠腦三維結構模型。
“通過不斷改進,MOST設備已實現組織切片、光學成像、圖像配準等全自動化,可以對完整大塊組織樣品進行高質量數據采集、信息描繪和統計分析。”陳曉杰表示,該技術世界領先,目前已服務國內外100多家科研院所及醫院,為腦機接口的研究與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幫助中風、脊髓損傷、漸凍癥等患者重建溝通與運動能力,到改善便秘、輔助康復,腦機接口技術正一步步走出實驗室,成為許多患者實實在在的希望。未來,隨著技術不斷成熟,人類或將進一步突破身體與認知的局限——用“意念”操控現實,已不再遙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