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瓷器,可能很多人的腦海里浮現的還是傳統的瓶、罐、碗、盤,今天的《一點門道看“中國新特產”》,就來說說瓷器。
看似堆疊在一起的紙張,輕薄柔軟,實際上卻是由白瓷所制成。日前,不少瓷器都在上海美術館“萬象本色——中國白·德化瓷”藝術大展上展出。這個展覽打破了許多人對瓷器的固有認知,開展以來吸引了超50萬觀眾打卡,刷新了上海美術館建館十年來的單日觀展紀錄。
《神話》采用“高韌薄胎瓷衣技藝”,瓷衣遠看是紗,近看是瓷,最薄處僅有0.2毫米,發絲清晰可見,歷時半年,上百次燒制失敗,才最終制成。
世博會福建館鎮館之寶《世博和鼎》,瓷鼎飾有四大神獸浮雕,百朵瓷花綻放,寓意“萬物和諧共生”。
《紙》以極致的輕薄柔軟重塑白瓷的堅硬形態,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完美融合。
《玄》則以輕盈靈動的螺旋鏤空造型,展現出的獨特藝術追求。
更有《月球甜筒系列》將中秋滿月化作冰激凌造型,點綴可愛玉兔,輕巧靈動。
《盛世饅頭》則將日常食物藝術化,有趣的反差引發觀眾熱議。不少觀眾驚嘆:完全想不到。
觀眾 李先生:感覺很震撼,各種各樣的形態,很不一樣的體驗。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策展人 項苙蘋:德化瓷它的底色、底蘊是以白色為主,觀眾看完了,哇,瓷還可以這么玩。
“萬物皆可瓷”
吸引全球客戶下單
德化白瓷因其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被不少人喜愛,是福建德化縣的一張名片,也被國外收藏家稱為“中國白”。如今,德化瓷在傳承與創新中煥發出新的魅力與生機,德化縣也成為我國最大的陶瓷工藝品出口和生產基地之一,現有陶瓷企業4500多家,陶瓷產品銷往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達660億元。一起去福建德化看看,究竟有哪些意想不到的產品?
在德化一家陶瓷企業的展廳,展出20多萬件陶瓷產品,來到這里仿佛置身于陶瓷的海洋。在這里,陶瓷可以變化出萬千種形態,它可以是大家熟悉的一個碗、一個盤子、一個水杯、一個存錢罐,也可以是一棵樹、一只動物、一個擺件,一個陶瓷的水晶球,基本上大家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陶瓷工藝品,在這里都能找得到。很多的客商還有游客來到這里,都直呼“走不動道了”。
有一件產品,既是一個擺件,又是一個水杯,取名叫3D異形杯。在德化,每年出口幾千萬件3D異形杯,全球每10件3D異形杯就有8件來自德化。像普通的一款馬克杯,生產的工序大概是十幾道工序,而在德化生產一件3D異形杯,從設計到最后的成品,大概需要三十幾道工序。強大的設計和生產能力,讓客戶哪怕只是提供一張圖片,甚至是一個想法,德化的企業也能設計和生產出一件讓客戶滿意的樣品。這也吸引著來自全球的客戶紛紛來這里下單。
這幾年,在原創出口的產品中,越來越多帶有中國文化元素的產品受到世界客戶的喜愛。像一款產品,它的杯柄取自“中”“國”漢字二字,將漢字巧妙地融入杯器當中,同時紋飾的靈感來源取自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鳳鳥紋。一款帶有筷子的碗,從2023年推出以來,已經出口了100多萬件。企業推出了陶瓷的盲盒,這款產品一共擁有8個圖案,不斷收到海外訂單。
有幾款產品不僅可以作為擺件,還可以作為一盞燈,它即將在今年的10月份擺上德國的貨架。其中最大的一個變化是,以前,都是由德國客戶來給圖紙、提創意,今年這幾件產品,完全是由德化的企業來設計,并且推薦給德國的客戶,下一階段德國即將流行的陶瓷產品。
推動中國陶瓷出海的進程中,企業還向文旅產業轉型升級,像一家企業,打造成集文化體驗、創作體驗、研學教育等為一體的陶瓷文化旅游綜合體,每年有近二十萬人來到這里參觀游覽。
專注研發創新
陶瓷樹年銷400萬件
在福建德化縣,有一家十多年來只做陶瓷樹的企業,靠著這門看似“單一”的生意,年銷量達四百多萬件,成為國外不少家庭的節日必買的“中國新特產”。
德化某陶瓷企業負責人 林良壁:我一年現在是出口400多萬件,人民幣大概是4000萬元左右。
其實德化很早就已經開始生產陶瓷樹,但那時主要是以代工為主,形式和功能單一,利潤也微薄。
德化某陶瓷企業負責人 林良壁:以前最多是挖孔的,比較簡單性的,消費者買了十幾年的這種產品,已經審美疲勞,現在加了這種會亮的,他們會耳目一新。
靠著創新,2012年,林良壁的公司賣出了50萬件陶瓷樹。從此之后,他就專注于陶瓷樹的研發和生產,如今已經開發出了4000多款不同的陶瓷樹,年銷量已是當年的8倍, 累計出口陶瓷5000多萬件。
德化某陶瓷企業負責人 林良壁:我們第一代的陶瓷樹,里面只有這種會發亮的燈。后面有心形的,再后面兔子樹,升級版的像玩具一類的,火車會跑,音樂會響,樹會亮。
不斷創新也讓這家公司有了更強的競爭力,即便面臨貿易摩擦,仍然有底氣,訂單一直排到年底。
德化某陶瓷企業負責人 林良壁:在關稅漲到百分之八十幾、一百、一百四十幾的時候,一直跟客人講,我說這么高的一個關稅,你們這些訂單要不要取消掉?客人很明確地講,絕對不能取消掉。國外的客人寧愿少吃一餐,都要買你的這個東西,不管市場怎么變,你能做到這一點的時候,就不用去擔心說會客人流失。
瓷器餐具質??蛇_5年
易碎品變耐用瓷
不僅要數量,還要質量。 使用過瓷器餐具的人都知道,瓷器最怕磕碰和摔。在德化,有的企業卻為陶瓷餐具承諾“五年質保”,讓日用易碎瓷,變成“耐用瓷”。
德化一家陶瓷工廠的門店,每天都在叮當作響,現場工作人員樂此不疲地向顧客展示著瓷器的抗摔性能。企業還給每一件瓷器都標注上了生產日期,提供五年質保。
德化某陶瓷企業運營發展經理 肖春蓮:有一些撞擊或者是碰撞的話,都沒有問題。這個碗在正常的使用下,都是可以達到5000次使用或者5年使用,而且能夠保證光澤如新。
產品能夠超長待機的底氣,源自技術創新和超強品質管理,經過5年的研發,這家企業才找到獨特的瓷土配方,研發出抗摔陶瓷餐具。為保證產品品質,企業不但上線了全自動生產線,還使用上了AI大數據質檢設備。
德化某陶瓷企業運營發展經理 肖春蓮:保證上的釉水都是均勻的,厚度都是一樣的。
當然,在德化,創新遠不止于此。一家生產冰箱貼的企業,通過引進了UV打印技術,也稱紫外光固化油墨印刷技術,改變了以往上色只能靠人工手繪的局面,實現了瓷器上色全自動化,與傳統的手繪上色相比,效率提升了10多倍,每天可以生產十萬個冰箱貼。
某陶瓷企業負責人 羅燕:生產每一個產品都很工整,顏色也都很鮮艷。
這家企業還自主研發了3D立體打印技術,突破了原來只能做平面花紙的效果。制作出的冰箱貼文創,立體感更強,細節也更豐富,一經推出,受到文旅市場的歡迎。
某陶瓷企業負責人 羅燕:有3D的效果,跟西安、重慶、洛陽,包括景德鎮,合作開發了很多產品,銷售量達到了幾百萬。
一分鐘了解
德化瓷如何燒制
德化瓷如何燒制?有哪些步驟和講究?一分鐘的短片,帶您來揭秘。
傳承 創新
讓更多人看到中國白瓷
短片揭秘的是制作德化瓷的基本步驟,但要制作復雜的瓷器,環節、步驟則更多,材料、工藝等要求也更高,尤其是德化白瓷。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連德理:我叫連德理,出生在世界瓷都德化,從事陶瓷行業30多年。德化白瓷素來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聞名世界。傳統技藝的支撐,加入現代的審美,創作出來的作品,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通過作品《神話》,很多人認識了我。她穿著一件漂亮的瓷衣,厚度0.2毫米,遠看是紗,近看是瓷,非常生動。
薄紗的工藝要找到塑性非常好、非常強的原材料,經過特殊的配方才能把它做出來。用球磨粉碎的原材料,顯微鏡看一下,它的顆粒是圓的。車碓碓出來的,顆粒是多邊形的,它就有咬合力。在燒成的過程中,也是用微電腦控制,把它燒成的曲線,精準的調出來,因為德化白瓷燒成是高溫的,達到1350度,還有20%的收縮率。
德化是千年瓷都,德化的陶瓷匠人,也在不斷地創新,一些年輕的學生、手藝人,也加入了這個行業,作為一個手藝人,要有這個擔當,把這個技藝傳承下去。傳承的基礎上,我們要進行藝術語言的創新,創作出更加有生命力的作品,讓更多人看到德化的中國白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