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18年開始,國家連續發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各地采取多項措施、行動,持續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位于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巖腳鎮的錦鐘村,這里曾經污水橫流、垃圾亂堆,村民反映強烈,面對困境怎么辦,從哪兒開始治理?
前不久,記者來到六盤水市巖腳鎮錦鐘村時,村里正在對一處位于老鷹窩組的近2800平方米的山塘進行治理。
六枝特區巖腳鎮錦鐘村黨支部書記 丁杰幃:之前最原始的時候,這個山塘是一個很清的水,后面因為住的人越來越多,糞污、污水基本上排到塘里面,然后就影響了水質。
這也是錦鐘村唯一的一個山塘,位于村寨的正中央,地勢低洼,四周都是住戶。
兩個多月前,錦鐘村啟動了對這處山塘的治理項目,計劃用幾個月的時間進行回填,并通過架設地下管道排水。
六枝特區巖腳鎮錦鐘村黨支部書記 丁杰幃:弄成濕地小公園的感覺,方便周邊農戶休閑娛樂。
近幾年,錦鐘村實施了多項鄉村人居環境治理措施,山塘治理是其中一項。在距離老鷹窩組不遠的玉碗井組,56歲的村民陳忠龍,帶著記者去參觀他的家。
六枝特區巖腳鎮錦鐘村村民 陳忠龍:農村有種習慣,愛熏臘肉,熏臘肉就全部一片漆黑,改的時候就把這些瓷磚全部貼滿了,貼亮了,還有把這些墻全部刷,才把它搞好的,這些灶臺都是后來修的。
錦鐘村玉碗井組,是貴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進行“現代宜居農房建設”的一個省級試點,而陳忠龍家是村寨里第一家試點農房。
玉碗井始建于清代,居住有45戶170多人,大家使用的都是農村的老式廚房和旱廁。有了試點項目325萬元財政資金的支持,2024年5月份,村里開始著手對玉碗井的農房,實施改廚、改衛、改圈等一系列改造。但一開始,改造工作并不順利。
六枝特區巖腳鎮錦鐘村黨支部書記 丁杰幃:村莊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農戶思想比較老舊,他覺得原來的東西就要一直保持,如果你要給我改換新的,心里面肯定會有抵觸的。
村里黨員干部挨家挨戶走訪勸說,但很多農戶對改造后家里會是什么樣,仍然心存疑慮。于是村里決定先改出一戶“樣板間”來,讓大家看看效果。經常在外走動、思想相對開明的陳忠龍,成了第一個試點。
六枝特區巖腳鎮錦鐘村村民 陳忠龍:直觀上看,漂亮,用起來里面的水輕輕一開,上面有水,又到了化糞池里面去了。不像原來的時候拿一盆水,洗哪一樣東西,還要倒出去,多費力。
此前院子里的旱廁,也改造為水沖式廁所。
六枝特區巖腳鎮錦鐘村村民 陳忠龍:因為老人老了,用馬桶好坐一些,這個是修的時候我要求安了這個,然后自己弄了一個熱水器,這里也可以洗澡,太方便了。
陳忠龍家的院子正好挨著馬路,試點項目還對靠著馬路的外墻,進行了加固和美化。
陳忠龍家改造后的“樣板間”,效果顯著,不到半年,玉碗井“現代宜居農房建設”試點45戶村民家,全部完成了改廚。而錦鐘村全村的改廁,也全部完成,并建設了覆蓋全村的污水管網,統一處理6個村民組的農村生活污水。改造過程中,不少村民還自己主動出錢,添置了馬桶、熱水器、洗臉池等設施。
錦鐘村:從“外”到“內”
治理提升
改廚、改廁,村民們的日常生活、起居的品質,都得以提高,但要想讓居住環境更好,還面臨著一個挑戰,錦鐘村里的養殖戶比較多,豬、牛的圈舍也要改造,如何改造?跟隨記者鏡頭一探究竟。
村民陳忠兵家,養了八頭牛,和大部分村民一樣,他也將牛圈修建在了自家居住的房屋旁邊。
六枝特區巖腳鎮錦鐘村黨支部書記 丁杰幃:他家那個位置養殖量不小,又是在寨子中間,我們這邊養殖大戶特別多,如果說不把動物的糞污進行一個收集,它對整個村莊環境非常影響。
改造圈舍的錢是政府來出,但因為施工期間,圈舍用不了,還需要將養殖的豬、牛等先轉移到別處或者先賣掉,對陳忠兵這樣的養殖戶來說,雖然麻煩,但對未來建成的效果還是很期待。
六枝特區巖腳鎮錦鐘村黨支部書記 丁杰幃:白天晚上都不停地到他家去入戶,給他看了施工后的效果圖,應他自己的需求和他自己需要的,來給他把圈舍改造。
圈舍改造,進行了干濕分離的處理,修建了化糞池,配套了干糞棚,改造完成后,陳忠兵家的牛圈已經聞不到太大的異味。
居住環境、衛生環境改變了,錦鐘村目前正在依托當地特色的巖腳面條產業,以及生態魚養殖,壯大村集體經濟,以便有更多資金投入村莊治理。同時,由“外”而“內”,嘗試不同的治理辦法。
每隔一段時間,錦鐘村就會組織家政培訓人員到村里,為婦女免費提供巾幗家政技能普及培訓。
衛理家保潔服務有限公司主管 游裔曉:教會她們這些技能之后,她們不僅能自己把家里面收拾干凈,還可以通過技能在家政公司謀一份工作,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情。
為了激勵引導村民把房前屋后打掃干凈,村里還采取了發放簡單的物質獎勵、進行家風文明家庭評選等方式。
六枝特區巖腳鎮錦鐘村黨支部書記 丁杰幃:以前的環境衛生都是由我帶領村干部一起干,在整治的過程中也發現環境衛生得不到很好提升,效率也很低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是根據錦鐘村的實際,通過微信群打卡,村村通喇叭動員農戶每天早起10分鐘打掃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建立了門前三包的制度。
六枝特區巖腳鎮錦鐘村村民 陳忠龍:那天有一個人從這兒過,他丟了一個瓶子,村里的一個村民就在那兒說,你還有沒有,你丟了之后我再給你撿,那個人害羞了,他說我不丟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