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來源:教育部
編者按:發展鄉村教育,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今年是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以下簡稱“特崗計劃”)實施20年,廣袤中國大地上,包括特崗教師在內的數百萬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點亮農村學子的人生夢想,展現人民教師的情懷擔當。
第四十一個教師節之際,特別報道向一批批堅守鄉村、潛心育人的人民教師致敬!
選擇:“想起他們的小小身影,我的內心更加堅定”
進山了。
公路蜿蜒,森林茂密。2016年,望著巍峨的高黎貢山、洶涌澎湃的獨龍江,大學剛畢業、來到云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擔任特崗教師的趙浩蘭有些忐忑。
連綿的雨水,如同當時的心情——一晃快10年,這名90后女孩已能笑著回憶:“剛到第一個月,不適應,哭了好幾次鼻子。”
走,還是留?
“獨龍江鄉的老師,教的是知識,更是獨龍江的希望。”老教師的勉勵記在心里,天真的孩子讓她割舍不下。
一天夜里,有學生突然發燒,趙浩蘭和同事背起孩子趕到村衛生室。黑夜里,開著手機照明,趙浩蘭感受到孩子的呼吸聲。“那一刻,我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我不再是孩子了,在獨龍江畔,我正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在大山里教書,上課時是老師,開闊學生視野;休息時又像父母,給孩子們洗頭、洗澡、補衣裳。趙浩蘭與學生結下深厚感情:“想起他們的小小身影,我的內心更加堅定。在獨龍江奉獻的青春,是我最美好的時光。”
如深谷幽蘭,趙浩蘭的經歷是上百萬名特崗教師的縮影。2006年以來,特崗計劃每年公開招考選聘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農村學校任教。20年來,累計為中西部地區22個省份、1000余個縣、3萬余所農村學校補充教師約118萬人。
從青蔥畢業生到站穩鄉村講臺,堅守10年,不易。那么,40年呢?
1985年,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索倫中學教師劉玉忠度過第一個教師節。校舍簡陋、蒿草沒膝,被褥鋪在辦公桌上就是臨時床鋪。
資源不足,條件艱苦,但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孩子!40年里,作為班主任,劉玉忠用自己的積蓄幫助經濟困難學生;作為數學教師,用知識照亮少年前路。學生中,走出了從事科研的博士,也有回到家鄉投身教育的新一代教師……
有機會調任城區,劉玉忠依然選擇留下,只因“村里的娃娃需要我”。如同家鄉的紅柳,縱有風沙,卻將根須深深扎進泥土。
截至2024年底,全國鄉村(不含鎮區)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共181.77萬人。扎根、堅守,他們用愛心和智慧,點亮萬千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
啟智:“只要肯努力,在哪都能教好學生”
農村娃娃,數字素養怎么樣?
“請欣賞我們編程設計的機器人舞蹈”“這是我們設計的智能家居模型”……寧夏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現場,銀川市金鳳區良田中學的初中生落落大方。
“只要肯努力,在哪都能教好學生。”看到孩子們自信展示,信息科技教師秦春娟回憶起20多年前,“2004年,我剛到校時,學校僅有五六臺電腦,還沒開信息科技課。后來,硬件逐漸配齊,豐富的培訓更開闊了眼界,讓教學更有底氣。”
“現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發展這么快,不學習可就落后了。”剛剛過去的暑假,學習人工智能教材、為老師開展培訓,秦春娟忙個不停。新學期,人工智能列入了良田中學的課表,老師們又在充電提升的路上。
做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2010年起,“國培計劃”啟動,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區鄉村教師、校長培訓,截至2024年底培訓人次超2259萬。這幾年,教育部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開展常態化教師研修,累計參訓人次超過9000萬。
精準培訓顯著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結構優化則助力鄉村學校開齊開足各類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黑色的土地多么寬廣,養育了我成長……”悠揚童聲,回蕩在黑龍江安達市任民鎮中心學校。特崗教師李平與同事一道,在學校組建了“村里的孩兒”音樂興趣班,幫助孩子們插上歌聲的翅膀。
“希望帶領更多孩子走進音樂的世界,打開一扇新的窗戶,帶他們看到更遼闊的風景。”如今,李平入選了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師生的音樂夢想得到更多支持。
近年來,通過特崗計劃等帶動,鄉村教師隊伍學歷水平大幅提高,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占比達76.23%。同時,音體美、科學等緊缺薄弱學科專任教師得到了大量補充。
更高質量的鄉村教師,正帶來更高質量的鄉村教育。
扎根:“鄉村教師的待遇越來越好了”
清晨,群山還籠罩著一層薄霧,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實驗高中的一間教師公寓里,已經亮起溫暖的燈光。劉秀祥拿出新鮮食材,等待學生們到來。
“我當主廚,孩子們打下手,干鍋牛肉、麻辣火鍋是我們周末最期待的大餐。”從10多年前成為特崗教師起,劉秀祥經常分批次邀請學生來家里做客,“參加工作至今,我都住在教師公寓,生活很方便。”
畢業后毅然回到大山,騎摩托車勸回1800多名學生,成立工作室開展公益講座、教師研修……回憶起這些年的經歷,劉秀祥很是感慨:“鄉村教師的待遇越來越好了。除了有教師公寓,工資水平也穩步提升,每個月還有生活補助。另外,憑教師資格證,在貴州全省國有A級及以上景區,都可以享受免門票優惠。”
劉秀祥的感受,道出許多鄉村教師選擇扎根的原因——一系列政策舉措保駕護航,讓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成為可能。
這是真金白銀的投入。2024年,特崗教師工資性補助再次提標,每人每年增加3600元;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深入實施,受益教師約130萬人,人均月補助金額約400元;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持續加強,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超281億元,建設約63.7萬套。
這是實實在在的舉措。建立健全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保障長效機制,將鄉村教師作為重點;推動鄉村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設置正高級職稱,打破鄉村教師職稱“天花板”;尊師惠師公益行動開展,圍繞醫療健康、文化提升等推出系列服務。
“受到表彰,站在領獎臺上,那種光榮與神圣,令人心潮澎湃。”獲評全國模范教師、河南省“最美教師”等稱號,河南新鄉封丘縣潘店鎮大辛莊小學教師任明杰感觸很深,“這不僅是一份榮譽,更是我扎根鄉村、不斷前行的動力。”
接力:“我想成為孩子們心中的那道光”
“躬耕教壇,強國有我。志存高遠,師范報國……”前段時間,北京師范大學首屆“優師計劃”師范生從教出征儀式上,畢業生們莊嚴宣誓,傳遞出扎根基層一線、投身教育事業的決心。
“回望大學4年,8次支教與實踐讓我深刻認識到,優質教育資源、優質師資對欠發達地區的重要性,我也想出一份力。”懷揣教書育人的夢想,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黃梓宸奔赴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新縣大新中學。
2021年,“優師計劃”啟動實施,每年為832個脫貧縣(原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及中西部陸地邊境縣中小學校培養1萬名左右師范生。今年,第一批學生已經畢業,立即前往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改善鄉村教育的面貌,需要加強優秀鄉村教師的供給。這支隊伍正在不斷壯大。
定向培養,注入新鮮血液。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施師范生公費教育,以中西部為重點累計招收公費師范生17萬余人;在國家示范引領下,有28個省份實施了地方師范生公費教育,每年培養4萬余名地方公費師范生。
支教幫扶,引入優質力量。截至2025年7月,“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累計選派支教教師23萬余名;“銀齡講學計劃”累計招募2.7萬名優秀退休校長、教研員、特級教師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講學。
“為什么選擇去鄉村?”
“我想成為孩子們心中的那道光。”
出征儀式上,北師大“優師計劃”畢業生楊卿作為代表,鄭重承諾:以扎根姿態向下生長,把所學用于實踐,用師者之光照亮更多孩子的未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