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新聞發布會現場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李川)2025年9月9日下午,湖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決勝收官‘十四五’ 謀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水利建設篇。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水資源節約集約安全利用能力、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態保護治理能力進一步加強,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升。
治荊楚必先治水。湖北是千湖之省、云夢之澤,是長江漢江唯一交匯區,是三峽庫壩區和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在國家水網“主骨架、大動脈”中戰略地位舉足輕重。“十四五”以來,湖北全力以赴保安全、促發展、助轉型、惠民生,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安全保障。
投資三千億筑牢水安全底線 惠民生促發展
發布會上,湖北省水利廳黨組書記、省湖泊局局長張俊勇介紹:湖北省水利廳近年來深入貫徹“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理念,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功應對多場歷史級洪旱災害,實現大災無大險、大旱保豐收,牢牢守住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底線。
“十四五”期間,全省水利投資超3000億元,位居全國前列。“荊楚安瀾”現代水網建設起勢見效。引江補漢、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等重大工程加快推進,水資源調配和防洪能力顯著提升。實施大中型灌區改造,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1783萬畝,支撐糧食產量連續12年穩定在500億斤以上。完成1636座水庫除險加固,治理中小河流2283公里,有效保障800余萬人和800余萬畝耕地安全。
農村供水保障持續增強,79個飲水提標項目惠及1000余萬農村人口,59個縣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自來水普及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河湖生態治理成效顯著,全國幸福河湖建設試點項目鶯河高標準建成。治理水土流失8363平方公里,東湖、金湖獲評長江經濟帶最美湖泊,漢江、清江入選全國最美家鄉河,丹江口、三峽水庫水質穩定達標。
水利改革創新不斷突破,水權交易居長江流域前列,智慧江漢平臺一期、河湖長制及荊楚水庫管理等系統建成,漳河、興隆等數字孿生工程投入應用,榮獲省部級科技獎16項,水利治理體系與能力顯著提升。
筑牢城市供水“生命線” 守護2897.47萬人用水安全
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談華初介紹: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全省建成城市水廠169家,日均供水量1052.13萬立方米,服務人口2897.47萬人,供水普及率達99.92%。推進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以武漢、荊門、利川等3個試點城市為抓手,推廣分區計量、智能探漏和管網改造,全省管網漏損率降至9%以下,多項經驗全國推廣。應急保障能力不斷提升,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實現從“人防”到“技防”轉變。
供水服務水平顯著提升,累計完成5000余處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和1.14萬公里老舊管網更新,武漢、荊門、宜昌等地推進二次供水智能化,隨州推行“五免惠企+五心提質”服務模式,黃石、神農架等地推廣智能水表,襄陽構建“雙水源+智慧大腦”應急體系,群眾關注的用水難題得到有效解決。水質安全監管全面加強,建立水質監測機制并定期公開水廠水質檢測信息,編制多項技術規程保障飲用水安全,讓群眾喝上“放心水”。
十堰書寫“守井人”答卷 筑牢南水北調中線水源生態屏障
十堰市委常委、副市長高紅民介紹:十堰市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始終將保水質視為“天大的事”,舉全市之力守護庫區清水,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全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約1萬平方公里,累計治理水土流失7003平方公里,修復廢棄礦山202座,森林覆蓋率達73.86%,居全國前列。創新生態價值轉換機制,完成全省首單水土保持碳匯交易146萬元,推動7條小流域生態產品交易約2500萬元,獲銀行授信1億元。通過衛星遙感、智能探頭和“1+1+N”智慧平臺實現精準預警、科學調度,該模式得到水利部高度認可,全國水網建設現場會在十堰召開。
深化跨區域跨部門協作,建立鄂豫陜“三省五市”聯防聯控和“五長聯動”機制,形成司法執法協同護水強大合力。2000多支環保志愿隊營造志愿服務保水護水濃厚氛圍。聚焦水網骨干工程建設,謀劃大寧河調水等長遠工程,加快實施漢江治理、庫區修復、中心城區水資源配置等一批關鍵工程,不斷提升水資源調配與安全保障能力。
鄂北工程構建四大保障體系 筑牢供水安全生命線
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與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曾慶春介紹:鄂北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為從根本上解決鄂北地區干旱缺水問題而謀劃的重大戰略民生工程,也是全國172項重大節水供水工程之一。
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通過構建四大保障體系,確保工程、調度和水質安全。實施精細化運行管理,通過“人工讀取+自動化設備采集”方式強化數據收集,開展安全性分析評價,常態化開展安全運維和隱患排查,以標準化管理提升工程效能;打造數字化智慧調度體系,構建天空地一體化、全要素動態感知的工程管理體系;強化法治化制度保障,出臺湖北省首部專項工程管理辦法,為工程運行和供水安全提供法治遵循;完成漢江中下游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濕地生態工程等生態補償項目,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打造生物廊道,增殖放流,增強生態系統功能,建成8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Ⅱ類以上水質穩定覆蓋,實現工程與生態協同發展。
省水利廳黨組書記、省湖泊局局長張俊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談華初,十堰市委常委、副市長高紅民,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與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曾慶春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湖北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黃勤主持。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