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荊楚大地共襄盛會。
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即將盛大開幕,我們如期奔赴長江之約。
傳承長江千年文脈,湖北地位重要、使命特殊。在這里,可以感受到荊楚文化的悠久燦爛、長江文化的厚重多姿以及大河文明的多元共生。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同期,“江河共潮生——外籍博主荊楚行”活動在湖北舉行。來自歐洲、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六名外籍博主以長江為脈,行走荊楚,用他們的獨特視角展現新時代的“長江之歌”,唱響世界文明交流的“大河交響曲”。
荊楚風韻,文化的邂逅
水脈亦是文脈。
長江賦予荊楚大地多姿多彩的燦爛文化,千年荊楚盡展百韻。

在蘄春,阿根廷博主功必揚與西班牙博主“板鴨阿榮”體驗了艾灸產品
六大洲博主從滿是艾香的湖北蘄春出發,登臨武漢黃鶴樓,越過荊州的古城墻,體驗武當太極功夫,領略壯麗三峽風光……在荊楚大地上邂逅豐富多彩的長江文化。
在中國學習生活了十余年的阿根廷博主功必揚,登上黃鶴樓揮毫潑墨,寫下唐代詩人崔顥的名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在湖北省博物館,聆聽曾侯乙編鐘敲響兩千多年前的禮樂文明。

阿根廷博主功必揚登上黃鶴樓揮毫潑墨
美國博主保保熊變身“洋關公”登荊州古城墻,親身體驗傳奇的三國文化;在武當山玉虛宮拜訪美國老鄉“洋教頭”杰克,圓兒時中國功夫夢。“湖北的歷史文化,符合外國人幻想中的中國。”保保熊為湖北的秀美山川與厚重人文由衷點贊。

在武當山,美國博主保保熊跟著杰克道長學習了洞簫演奏
血脈賡續,文明的煥新
長江奔騰不息、充滿活力,長江文化亦是如此。
長江文化崇尚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在創新中永葆蓬勃的生命力。長江流域不少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當今時代煥羽新生。
西班牙博主板鴨阿榮在藥圣李時珍的故里蘄春體驗“傳統智慧+現代科技”艾灸,吃藥膳,喝艾草茶,他感嘆道:“古老的中醫智慧和養生之道,原來還可以這么舒服、美味。”

澳大利亞博主安心冉走訪清江畫廊,沿途的美景讓她拍個不停
澳大利亞博主安心冉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就讀于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此次走訪宜昌清江畫廊,她認真學唱湖北民歌,沉浸式體驗土家原生態民俗歌舞《花咚咚的姐》,“清江流域的傳統文化保留得非常好,山歌、舞劇都是用方言演唱,貼近日常生活,很接地氣。我喜歡這樣的傳統文化!”
大河交響,情感的共鳴
長江通江達海、聯通天下,自古以來長江流域的文化交流就蔚然成風。
江河賦予文明包容與開放,搭建起溝通世界的橋梁。大江奔流,來自異國的朋友想起了他們的江河。
在荊州長江大橋上駐足遠眺,韓國博主阿珉感嘆:“長江的廣闊讓我感受到了偉大的生命力。我想起了家鄉的漢江,她承載著我求學時的青春回憶。”

在荊州文物保護中心,阿珉詳細了解了竹簡、木器漆等珍貴文物的發掘和保存過程
埃及青年顏淵對家鄉的尼羅河飽含深情,“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埃及詩人的創作靈感很多都來源于尼羅河,我想長江之于中國人也有同樣的意義。”在宜昌參觀了雄偉的三峽大壩后,顏淵有感而發:“希望今后能用自己的鏡頭,向世界展示家鄉的阿斯旺大壩。”

在宜昌,埃及青年顏淵第一次體驗三峽升船機
大川異曲,文明和鳴。江河共潮生,湖北覓知音。
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是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
長江之韻,美美與共;世界齊聚長江之畔,共繪長江文化新圖景。
策劃:查昭
統籌:吳康安、郭金富
記者:賈方、郭蔓
攝影:劉建維
出品: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