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1日晚,漢口江灘三陽廣場星河璀璨,4000架無人機編隊集群在此進行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開幕式彩排,以浩渺江天為幕布,在百米高空繪制出“星光”畫卷。(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少哲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冬林 農新瑜
長江之水萬古奔流,千年文脈生生不息。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作家協會指導,湖北省人民政府、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今晚璀璨啟幕。
漢口江灘將點亮浩蕩長江,繽紛歌舞、夢幻光影,在長江沿線上演“江岸—江面—天際”三位一體的視覺盛宴。
去年金秋時節,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的創新舉措、長江流域首個綜合性文化藝術盛會——2024長江文化藝術季在湖北成功舉辦。湖北攜手長江流域12個兄弟省區市,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里,以長江之名,向世界呈現了一次中國精神的大寫與展開。
今秋,華章再啟,激情綻放。從9月12日至10月30日,持續一個半月的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將以“勇擔支點建設使命,打造長江文化高地”為主題 ,再次奏響長江文明傳承與創新的澎湃樂章。
青春閃耀,打造長江文化高地
8月,在武漢珞珈山劇院,青春版歌舞劇《洪湖赤衛隊》導演周彥正帶著幾十名青年演員揮汗如雨,緊張排練,沖刺即將到來的公演。
年輕的導演、年輕的演員,劇中,三位“90后”優秀青年演員擔綱主演。歷經半個多世紀時間檢驗的經典之作《洪湖赤衛隊》將首次迎來青春版,備受關注。周彥稱:“我們在視聽表達上進行了全面煥新,由充滿活力的年輕演員演繹英雄傳奇,既是一次挑戰,也是很有意義的守正創新的嘗試。”她期待廣大年輕觀眾走進劇場,與臺上的同齡人一起,感受那份穿越時空的精神力量。
無獨有偶。8月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位于武漢市金海工業園的溪山琴堂,60多歲的古琴傳統斫制技藝非遺傳承人吳友全正帶著20多歲的兒子吳銘,一同為古琴打磨木坯、拋光、上色。從斫琴、彈琴到教琴,兒子還要制作短視頻,做網上直播,對外傳播古琴文化,讓古琴之鄉增添更多古風古韻。
文脈千秋,江河萬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
長江文明的火炬在一代代長江兒女的奮斗中賡續、創新、綿延、壯大。
2018年4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湖北省博物館時指出:“荊楚文化是悠久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地位舉足輕重。”6年后的2024年11月4日,總書記來到云夢縣博物館參觀出土秦漢簡牘展,并提出殷殷囑托。
回憶起當時場景,云夢縣博物館原館長張宏奎至今仍十分激動,他說,總書記對基層博物館的高度重視,是對基層文博工作者極大的鼓舞和激勵。據介紹,近一年來,湖北省博物館加大與云夢縣博物館的共建力度,加強簡牘文物的活化利用;今年8月,《隨州周家寨漢墓簡牘》新書發布暨學術座談會在京舉行。云夢縣一方面加大保護力度,一方面加大創新力度,在路燈、路基、文化墻中融入文物元素,讓文物遺產進校園、進社區,融入群眾生活,讓博物館與城市共同生長。縣博物館推出“跟著習近平總書記打卡博物館”主題展與“簡述歷史·牘懂家書”研學之旅,并創意推出XR(擴展現實)沉浸探索體驗展,讓沉睡的文明“活”現眼前,受到青年學生的熱烈追捧。
牢記囑托,省委、省政府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根本遵循,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長江文化高地,文化事業亮點紛呈。
文化傳承與創新重在激發青春的力量。全省各地各部門高度重視青年文化傳承。去年底,由省委宣傳部、省網信辦、省教育廳聯合舉辦的網絡文化節,以“網聚長江文明力量、綻放荊楚文化風采”為主題,推動發展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校園網絡文化傳播,吸引全省133所在鄂高校的上百萬大學生參與,帶動一批優秀作品和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今年7月,由省文化和旅游廳發起主辦的“青春與長江一起奔騰”研學活動在宜昌舉行,來自安徽、云南、青海、重慶等長江流域11省區市專家與學生代表500余人齊聚一堂,啟動2025長江流域研學旅游聯盟。啟動儀式上,知名學者、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酈波以《我從長江走來》為題,向數百名學生講授長江文化。
文化潤澤,奮力建成支點
“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時,賦予荊楚兒女的使命任務,厚望如山。
建成支點,需要文化潤澤、精神引領。
今年2月5日,湖北“新春第一會”,圍繞建成支點主題,重點部署實施七大戰略、整體提升七個能力;要求扎實推進文化創新戰略,不斷提升支點的文化影響力。
精神區位決定發展段位。我省迅速制訂出臺《關于實施文化創新戰略 整體提升支點文化影響力的行動方案》,立足湖北文化資源優勢,以長江文化、荊楚文化、紅色文化為領航,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加強重點項目、重大工程、文藝精品建設。堅持文化惠民,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讓全省人民共享新時代文化成果,匯聚全省人民奮進“支點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藍圖繪就,全省宣傳、文旅等部門快速行動,圍繞文化強省建設,著力實施先進文化領航、文化資源保護、優質文化惠民三大行動。去年以來,湖北相繼成立長江文化研究院、長江文化國際傳播中心,組織長江文物資源調查,深化拓展長江文明溯源研究與傳播。為壯大文旅產業,實施文旅產業升級、數智科技賦能兩大行動,不斷延鏈、補鏈、強鏈。今年5月,舉辦2025湖北文化產業投資人大會,現場簽約49個項目245.2億元。在中國深圳文博會上簽約9個項目28.3億元。今年1至6月,全省在建重點文化產業項目1849個,比上年同期增加270個,其中新開工項目533個,比上年同期增加177個。長江視聽微短劇產業基地、武漢海葵數字音樂產業園、開元森泊度假樂園等一批重點文化項目建成投運。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新增176家,總數達到4213家;營收2587億元,同比增長9.3%,穩居中部第1位,占中部地區營收總量的32.6%。為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創新推出授信300億元的“荊楚文易貸”。
堅持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今年初,全省“兩會”確定,將文化惠民列入十大民生工程。全省今年將提檔升級文化廣場100個,建設城市書房、農家書屋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100個,開展“村晚”、文化進萬家、全民閱讀等各類文化活動1萬場次。上半年分批發放“1億元文旅惠民券”,拉動直接消費6.35億元,帶動綜合消費超10億元。8元一場的“漢超”一票難求。
各項文化、文藝事業快速發展,一批標志性文化成果加快形成。今年4月,《隨州曾侯乙編鐘》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填補我省在此領域的空白。上半年,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正式確定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大冶銅綠山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長篇小說《聽漏》榮獲人民文學獎,舞劇《楊乃武》《王昭君》等5部作品入選文化和旅游部“戲曲創作優秀案例”。舞劇《樂和長歌》、楚劇《田耕牛本傳》《楊乃武》等一批舞臺文藝精品唱響全國。第四屆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在武漢成功舉辦,參演劇種、觀演人數均創歷屆會演新高。
襟懷四海,邁向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湖北,是一幅美麗的畫、一本厚重的書、一首激昂的詩、一座豐饒的園、一架通達的橋。
9月6日,知音湖北·2025全球旅行商大會召開,來自美國、法國、德國等41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旅行商和各界代表共600余人齊聚宜昌。會上,正式啟動“知音湖北·全球合作伙伴”計劃,未來3年將在世界100個城市建立1000個全球合作伙伴,面向全球引入文旅資源,助力湖北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連日來,國內外的旅行商們飽覽“神武峽”美景,不住地贊嘆。法國國際旅游聯合會主席埃里克·杜呂克表示,回國后一定會向法國游客著力推介湖北美景。西班牙旅行商坎波斯說:“站在神農架山頂,看到峽谷中的云霧繚繞,實在是太美太震撼了!”在三峽人家,觀看了土家族“哭嫁”表演、峽江號子省級傳承人楊春善的現場演繹后,法國旅游經理杰西表示,這是她迄今為止印象最深刻的地方,風景非常好。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承載。
為了一個季,奔赴一座城。
藝術季既是文化的盛會,也是旅游的舞臺。在2024長江文化藝術季中,湖北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躍升為國內旅游一匹“黑馬”。據統計,僅9月14日開幕式當日,武漢市游客指數增長300.4%,消費指數增長100.5%,酒店消費同比上漲83%,均創歷史新高。去年中秋節前往湖北旅游的預訂總人次與總金額,較2022年同期分別增長161.54%、175.60%。
錨定建設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標,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文化旅游發展大會,編制《湖北省建設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規劃》《湖北省鄉村旅游規劃》,重點打造“神武峽”“赤黃紅”兩條國際精品旅游線路;支持武漢建設國際都市旅游城市,支持襄陽、宜昌、十堰、恩施等建設國際特色旅游城市。
熱情的荊楚兒女張開雙臂,營造重信親客的優良環境,邀約世界游客。今年3月,在全國“兩會”上,湖北省向世界發出邀約:相約春天賞櫻花;“五一”期間,武漢、荊州、襄陽等地政府機關開放上萬個停車位;赤壁政府食堂為外地游客奉上價廉物美的餐飲;宣恩縣文旅局局長騰出自己的客房讓給外地游客……
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打造,湖北文旅“五個一”名片持續擦亮。今年1月至6月,湖北全省接待游客、旅游綜合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4.68%、16.02%,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長54.89%。今年暑期,全省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44%,湖北成為全國最熱門旅游目的地之一。
湖北,是長江文化的關樞之地。去年,在長江之畔,湖北為中國、為世界奉獻了無與倫比的文化大餐、藝術盛宴;這個金秋,在萬眾矚目與萬眾期待中,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即將在壯美長江的畫軸上展開——它,是展示長江文化、荊楚文明的絢麗舞臺,更是湖北勇擔支點建設使命,加快建設長江文化高地的生動注解。
大江奔涌,弦歌浩蕩。今晚,長江之歌再添磅礴新樂章。長江文化藝術季將成為一支強大的文化杠桿,為湖北支點建設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文化動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