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張聰 張步高 陳鈺)稻浪簌簌,秋風送爽。近日,在蘄春縣漕河鎮田河村七組,一場別開生面的“垸場夜話”熱烈舉行。60余名村民圍坐一圈,你一言我一語,暢談村里新變化,共話發展新圖景。
今年以來,該縣圍繞“干部素質提升年”工作目標,聚焦部分干部“不想干、不會干、不敢干”等問題,打出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組合拳”。縣委書記胡安元在干部素質提升年工作推進會上強調:“要把激勵干部擔當作為,作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服務區域發展大局的重要抓手,引導廣大干部在一線錘煉能力、在實干中彰顯價值,真正以干部之‘為’促發展之‘進’、贏群眾之‘贊’。”在這一理念引領下,全縣全面提振“想干事、善干事、敢干事”的精氣神,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新動力。
思想破冰促擔當
8月22日,蘄春縣委統戰部在縣圖書館舉辦第二期“同心大講堂”,現場座無虛席。
干部們在聆聽專家授課的同時,走進黨史展廳,通過一幅幅歷史照片和一件件珍貴史料,重溫蘄春統戰歷程與先輩們的奮斗足跡。“沉浸式的學習讓我們對統一戰線這一法寶作用有了更深地理解,也更加明確了新時代干部的責任與擔當。”青年干部鄭桂感慨道。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蘄春縣堅持思想引領與制度保障雙輪驅動,將黨的創新理論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首修課”和“必修課”,納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和支部主題黨日的常態化學習內容,推動理論學習從“照本宣科”向“聯系實際”轉變,實現學用結合、知行合一。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是關鍵一環。該縣深入開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教育,引導干部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蘄州鎮富橋港和牛皮坳港改造工程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體現。多年來,這兩條港道淤積嚴重、排水不暢,每逢雨季,周邊居民便苦不堪言,“出門看海”是常態。
鎮黨委、政府將其列為頭號民生工程,不計投入、不圖顯績,扎實推進清淤疏浚、加固堤壩、增綠添景、修建步道等工程。如今,昔日人人抱怨的“城市堵點”已變身水清岸綠、宜居宜游的“生態景觀帶”。這項“看不見地下”的工程,卻贏得了群眾“看得見心里”的贊譽。
除了基礎設施的“硬投入”,鄉風文明的“軟建設”同樣成為干部關注的重點。在蘄州鎮曹英村,一場針對高額彩禮的移風易俗行動正扎實推進。村婦聯主任李素珍帶領村民,用垸場會、短視頻、直播連麥“三招”,把“抵制高額彩禮”的理念真正送到百姓心坎上。連續3場垸場會,137份倡議書,54份黨員帶頭簽下的承諾書,讓“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成為村民共識,推動婚嫁回歸本真。
從“垸場夜話”傾聽訴求,到思想洗禮提升覺悟,蘄春縣干部隊伍中“要我干”的被動正轉化為“我要干”的自覺,擔當作為的內生動力得到有效激發。
淬火礪劍練精兵
有了“想干事”的自覺,更須具備“善干事”“干成事”的能力。當前,該縣深刻認識到,新時代對干部能力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必須精準施策,著力彌補干部在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和實踐經驗上的短板。
8月底,縣財政局為期兩周的干部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培訓班在縣委黨校圓滿結束。95名年輕干部通過封閉式培訓,接受系統的“淬火”歷練。培訓班創新采用“分班教學+合班提升”模式,針對業務骨干側重會計專業進階和前沿政策解讀,對新進人員則強化基礎業務和規范流程訓練,既提升專業“硬技能”,也培養溝通協調、應急處突等“軟實力”。
“財政資金每一分都姓‘公’。年輕干部既要精通業務,更要講政治、守紀律。”縣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宋駿韜在開班儀式上提醒,“要珍惜學習機會,做到學思用貫通,實現硬實力與軟實力雙提升。”
干部能力提升重在精準賦能,既要內修功力,也要外學經驗。蘄春縣堅持讓干部在學中干、干中學,通過多元化培養方式和實戰歷練,持續鍛造干部“善干事”的硬本領和“干成事”的真功夫,將能力提升持續轉化為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務實成效。
縣委副書記、縣長陳丹在近期赴廣州考察醫藥龍頭企業的招商活動中進一步指出,招商引資是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要以主動對接大灣區等先進地區為契機,精準繪制產業招商地圖,著力引進一批引領性強、附加值高的大健康產業項目,將蘄春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勝勢。
與此同時,蘄春縣招商和投資促進中心組織干部赴浙江杭州學習考察,深入借鑒“產業鏈招商圖譜”先進經驗,立足蘄春“中國艾都”定位,精心繪制“蘄春大健康產業招商地圖”。該地圖成為招商工作的“指揮圖”,助力上半年成功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02個,推動形成“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各界參與”的協同發展格局,大健康產業集群加速成型。
實踐是最好課堂。該縣實施“青藍結對?對標爭先”行動,分批選派16名年輕干部赴省直機關、發達地區跟班學習;同時,每年選派優秀干部到項目建設、招商引資、鄉村振興、服務群眾、應急處突、信訪維穩“六個一線”實踐鍛煉,讓干部在實戰中磨煉本領、增長才干。
9月1日開學當天,縣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大隊30名執法人員清晨6點全部到崗。在縣城各重點學校周邊,他們有序疏導交通、設置臨時等候區、聯動保安交警保障學生安全,還為施工路段校車開辟“綠色通道”。“以往開學找車位要半小時,今天幾分鐘就送到了!”實驗二小家長李先生連連稱贊。一位家長遞上礦泉水致意:“有你們在,我們特別踏實。”
暖心護航強作為
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
蘄春縣從制度建設入手,健全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著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誤、敢于擔當的良好政治生態。堅持“以實干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打破論資排輩和“隱性臺階”,通過拓寬多元晉升渠道、創新職級晉升機制、完善高質量發展政績考核,差異化設置考核指標,強化全過程管理與結果運用,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舞臺、有奔頭;同步建立一線考察識別和“一人一檔”實績紀實機制,推進干部能上能下常態化,讓“躺平者”讓位、奮斗者出彩。
“要根據掛職干部特長合理安排分工,大膽交任務、壓擔子,為他們提供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同時,要全力做好管理服務工作,積極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真正安心、安身、安業!”近日,縣政協副主席、縣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副部長周少華主持召開交流掛職干部見面會,歡迎4名來自外地的干部,一席話語讓掛職干部們倍感溫暖。
為消除干部“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思想顧慮,該縣一方面建立健全容錯免責機制,細化免責清單,規范認定程序和申訴渠道,為出于公心、擔當盡責的干部撐腰鼓勁,特別是保護在改革創新中出現探索性失誤的干部。深入開展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四為”問題專項整治,旗幟鮮明地為受到不實舉報的干部澄清正名,嚴厲打擊誣告陷害行為。
另一方面,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建立及時獎勵制度,對不擔當不作為的干部堅決調整。用心用情解決干部在子女教育、醫療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完善基層干部交流機制,切實增強干部的歸屬感和獲得感。
今年,該縣通過城鄉干部交流方式,將11名長期扎根偏遠鄉鎮且家庭有困難的干部調回縣城安置,為6名任職時間較長、綜合表現突出的一線干部晉升職級,以務實舉措傳遞組織溫暖,有效激發干部干事熱情。嚴格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對工作中出現輕微問題的37名干部予以妥善處理,其中容錯免責2人、容錯減責1人,并為3名受到不實反映的干部公開澄清正名,以實實在在的組織擔當為廣大干部干事創業保駕護航。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