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肖熠 劉瀛)上紅色“大思政課”,走新時代“長征路”。9月16日,英山縣“大思政課”宣傳宣講活動走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

此次活動以“弘揚三大精神 聚力支點建設”為主題,通過“身邊人講(演)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形式,穿插紅歌、紅色小劇、黃梅戲歌、快板、花鼓、三句半等文藝節目,“宣講+文藝”的沉浸式立體教學為該縣陶家河小學近百名學生呈現了一堂思想洗禮課。
活動在大合唱《歌唱祖國》中拉開帷幕,稚嫩的臉龐、淳樸的童音、抖擻的精氣神,陶家河小學生一出場就讓人眼前一亮。黨的二十大代表、孔家坊鄉農村福利院院長兼養老護理員鄒倩以《不忘初心,永做孤殘老人的好女兒》為題,分享自己三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孤寡老人,視院民為家人,為300多位老人盡孝送終,情暖老人心窩的感人事跡。

“老兵宣講團”成員、71歲的越戰老兵蕭良在臺上站如松,用平實的語言講述自己和戰友們在異國他鄉的槍林彈雨中不畏犧牲、保家衛國的故事,教育在場學生感恩國家、珍惜生活、奮發學習。該縣衛健局青年宣講員聲情并茂的講述“黃岡好人”、靠“呼吸機”堅守深山守護群眾健康的村醫陳亞的故事,贏得在場觀眾陣陣掌聲。
“革命火種播四方,熱血揮灑寫榮光。萬里征途多險障,長征精神永傳揚……”“旅游大道通幽至,古跡新景引客癡。紅色基因永不失,英山兒女共護持……”由陶家河鄉政府干部群眾組成的“五人宣傳隊”打出明快的音樂快板和英山花鼓,串聯長征的紅色記憶與家鄉的發展新篇,聲聲訴情懷,句句勵人心。

革命戰爭年代,陶家河是長征集結地、革命根據地。2023年11月,英山在此建成全省首個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圍繞當地豐富的革命歷史文物資料,運用聲、光、電等現代手段,再現紅二十五軍在英山的英雄事跡,構建游客與革命歷史場景的跨時空鏈接。
近兩年來,園區極大帶動沿線研學、旅居、農事體驗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已成為英山紅色版圖重要支點和華中地區紅色旅游新地標。
“在長征集結地參加‘大思政課’宣講,我心潮澎湃,思緒仿佛回到課本里那段戰火硝煙的歲月,真切感受到革命勝利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來自英山縣第三幼兒園的教師王穎慧在觀看紅色小劇《斑竹紅》時熱淚盈眶。作為此次“大思政課”的青年宣講員,她在活動中為廣大觀眾動情講述《李少元和三千套新軍裝》的紅色故事。
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報告廳外,活字印刷體驗、文創產品展示、全民國防教育宣傳等攤位也吸引周邊村民駐足瀏覽。陶家河鄉衛生院義診服務隊攤位前更是人頭攥動,醫務人員耐心細致地提供健康咨詢和免費診療服務,贏得群眾的交口稱贊。
“9月16日是一個值得陶家河永遠銘記的日子。1934年9月16日,鄂豫皖省委和紅二十五軍由太湖移駐至陶家河。47天時間里,紅二十五軍在此建立黨組織,并以陶家河為中心建立起根據地,發動勞苦大眾打土豪分田地,在大別山崇山峻嶺間播撒革命火種……”英山縣委宣傳部主要負責同志介紹,選擇這個特殊的時間與空間,開展行走的“大思政課”,就是要傳承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讓革命的火種代代相傳。
參加完活動的教師及群眾紛紛表示,這樣的宣傳宣講活動“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讓黨的創新理論和三大精神以更鮮活、更親切的方式“飛入尋常百姓家”,使大家在享受革命文化盛宴的同時,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洗禮,增強了積極投身于“支點建設”實踐和英山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自覺與行動自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