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丁燕飛 鄭雷)一年內頻頻迷路、炒菜重復放鹽、算不清錢……72歲的李大爺怎么也沒想到,這些“老糊涂”現象的背后,竟是阿爾茨海默病在悄悄侵襲。所幸經過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心理科的規范診療和3年系統隨訪,他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與希望。
在家門口也迷路 “健忘”背后是疾病阻擊戰
李大爺家住武漢,自退休之后就一直享受著悠閑自在的生活。然而從2022年夏天開始,家人發現了異常。起初,李大爺總是丟三落四,每天要找四五次手機,后來炒菜也常常重復放鹽、買菜算錯錢……“以為年紀大,自然會有點‘老糊涂’,直到有天他在社區外迷路,被路過的鄰居送回來,我們才覺得事情嚴重了,怕是‘老年癡呆’。”家屬回憶,李大爺遠期的記憶尚可,也沒有頭暈、頭痛、乏力等癥狀,就一直沒有治療過,迷路事件發生后才想到醫院看個究竟。
同年9月,一家人來到中南醫院神經心理科門診,向呂東蔚醫生求助。呂東蔚醫生了解情況后,為老人進行了查體、顱腦核磁MRI、認知功能評估等一系列檢查,綜合腦脊液阿爾茨海默病標志物檢測結果,最終明確了“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隨后,團隊為其制定了藥物治療與非干預結合的綜合方案,一方面給老人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導、鼓勵他參與社區活動,一方面指導家屬如何照顧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科室引進經顱磁治療后,還為他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神經調控,‘多管齊下’。”呂東蔚醫生介紹。
通過6個月的規范治療,李大爺在后續復診中認知功能得到改善,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的評估結果顯示,其記憶認知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所提升。更令人欣慰的是,在長達3年的隨訪中,評分始終維持在治療后的良好水平。9月22日,李大爺來院復查,家屬開心地表示“老糊涂”再也不糊涂了:“他記事情比以前清楚,買菜也能算對賬,最重要的是再沒迷過路,讓我們放心多了。”
專家呼吁:理性防治阿爾茨海默病
呂東蔚醫生介紹,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以記憶力和認知功能持續下降為主要特征,我國患者人數約1700萬,占全球近30%。病因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遺傳因素是關鍵,如果家族中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其他家族成員患病的幾率會比普通人高出數倍。生活方式因素,如長期吸煙、酗酒、缺乏運動、高鹽高脂飲食等,可能也會增加患病風險。另外,年齡也是重要危險因素,65歲以后,每增加5歲,患病風險翻倍。早期識別關鍵信號包括記憶力減退、語言表達困難、定向障礙、判斷力下降、社交退縮、情緒和行為改變等,若出現相關癥狀,建議盡早就醫。“很多人會誤以為這是正常衰老現象,從而錯過最佳的診斷和治療時機。隨著病情發展,癥狀會越來越明顯,患者可能會不認識家人朋友,無法完成簡單的日常任務,如穿衣、吃飯等。”她說。
據了解,盡管阿爾茨海默病目前尚無法完全治愈,但醫學研究表明,通過早期干預和系統性的綜合管理,能夠延緩疾病進展,提升患者生活質量。防治策略涵蓋醫療干預、生活方式調整及家庭支持三大方面。在醫療上,除常規應用膽堿酯酶抑制劑、NMDA受體拮抗劑等藥物以改善認知功能外,單克隆抗體、神經調控等新療法也為早中期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習慣至關重要,包括堅持地中海飲食、規律運動、積極社交和持續腦力鍛煉,以維持大腦活力與認知儲備。家庭關懷同樣不可或缺,家人應給予患者充分的理解與耐心,協助建立規律作息,加強防走失等安全防護,并鼓勵患者參與適當活動,維護其尊嚴與社會聯結。

呂東蔚醫生(左)進行健康宣教 通訊員供圖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