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見習記者 董晨旭 通訊員 池晶)秋分時節,江漢平原稻谷飄香。9月23日,正值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來臨之際,由荊州市人民政府主辦,荊州市農業農村局、監利市人民政府、荊州市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水潤荊楚·江米如珠”全國主流媒體走進“江漢大米”品牌核心地活動在“全國水稻第一縣”監利市舉行。

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民日報等50多家央省媒體,及來自湖北、湖南、江蘇、重慶等多個省市的新媒體、自媒體代表齊聚監利市,共同探尋“一顆好米從田間到餐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湖北省糧食局等行業主管部門和機構相關負責人,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高校專家,以及來自全國的糧油行業企業代表等出席了活動。
在監利市新溝鎮的萬畝核心基地,金黃稻穗迎風起伏。與會嘉賓走進湖北恒泰農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泰集團”),現場觀摩了水稻現代化收割、儲存、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

“賣到恒泰,每斤高出市場價2毛錢,每畝能多收300多元!”新溝鎮南禪寺村村民李國陽的樸實話語,道出了訂單農業帶來的實惠。恒泰集團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已發展5萬畝優質稻訂單基地,直接帶動6000多戶農戶增收。

在湖北省江漢大米集團的“水稻智腦”數字平臺前,技術人員展示了如何通過物聯網實時監測田間氣象、蟲情,實現精準灌溉與科學決策。傳統稻田正蛻變為可溯源的“智慧稻田”,為大米品質保駕護航。

在監利市程集鎮的金草帽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一望無垠的稻田涌動著豐收的稻浪。萬頃稻田中央的舞臺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啰啰咚”正在上演。這一源于古楚秧田號子的表演,不僅傳遞著豐收的喜悅,更映射出監利長達六千年的稻作文明——柳關與福田遺址中發現的谷殼與稻草灰燼,正是這片土地水稻種植歷史的深厚見證。

據監利市農業農村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監利市全年水稻總種植面積達218.98萬畝,“江漢大米”核心種植區擴展至8萬畝,輻射帶動60萬畝農田升級,全年水稻總產繼續保持在120萬噸以上的高位水平。監利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施昌好介紹,監利實施“監利大米”品牌創建“八個三”工程三年行動,致力把“監利大米”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地理標志農產品知名品牌。

在品牌推介會活動現場,8家主流媒體及帶貨主播被授予“江漢大米媒體推介官”證書。一批“江漢大米”核心企業與全國優質渠道商、部分金融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江漢大米”邁向品牌化、規模化發展新階段。

風吹稻浪起,沃野谷生香。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荊州素有“中國糧倉,魚米之鄉”美譽。目前,荊州市有7個全國產糧大縣,其中公安縣為國家水稻制種大縣、監利市為“全國南方水稻生產第一市”。全市耕地面積1039萬畝,水稻種植規模超700萬畝,2024年,全市糧食產量91.51億斤、占全國7‰,連續10年穩定在90億斤以上,其中水稻產量76.6億斤、占全國16‰,水稻面積、產量均居全省第一。
荊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全國主流媒體走進江漢大米核心產地活動,將進一步凝聚品牌共識,以傳播之力賦能湖北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