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黃濤 通訊員李林牧 張雨 阮國然)“現在走幾步路就喘,晚上也不敢平躺睡,早知道當初早點去醫院就好了!”9月24日,在武漢市普仁醫院心血管內科病房內,即將出院的張爹爹(化姓)望著窗外,每一次呼吸都帶著明顯的吃力感,而這一切的源頭,是一次他自以為“能忍則忍”的胸口隱痛。
時間回到8月下旬的一個清晨,張爹爹像往常一樣按時醒來,卻突然感覺左側胸口有些異樣—一種難以言喻的悶脹感襲來,還夾雜著隱隱的痛感。“不像刀割那么疼,就像胸口壓了塊小石頭,喘氣有點費勁。”張爹爹回憶道。作為有著幾十年煙齡的“老煙槍”,同時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多年,他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并非毫無了解,但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不適,他卻下意識選擇了自我安慰,“可能是昨晚沒睡好,也說不定是老胃病犯了,這點小痛忍忍就過去了。”
當天,張爹爹照常吃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只是在起身活動時會明顯感覺氣喘。期間,胸口的隱痛始終沒有完全消失,時輕時重。家人察覺到他臉色不對,勸他去醫院檢查,也被他倔強地駁回:“沒事,老毛病了,別大驚小怪的,去醫院還得花冤枉錢。”就這樣,在張爹爹的“忍耐”中,時間一分一秒流逝,而他心臟里的心肌細胞,正隨著缺血時間的延長,一步步走向壞死的邊緣。
直到第二天上午,距離初次出現胸痛已過去整整24小時,張爹爹的身體終于撐不住了,他的臉色變得慘白如紙,額頭和后背滲出大量冷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女兒見狀,趕緊將他送往武漢市普仁醫院。
急診室里,心電圖檢查剛一完成,圖紙上的異常波形就讓現場氣氛瞬間緊繃。“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急診科醫生拿著報告,語氣急促而沉重,“爹爹的心肌正在大面積壞死,必須立刻準備緊急手術!” 可當醫生詢問發病時間,得知距離首次胸痛已超過24小時后,不禁痛心地搖頭,“太晚了,急性心梗的黃金救治時間是發病后12小時內,現在就算打通堵塞的血管,那些已經壞死的心肌也回不來了。”
話音剛落,更兇險的情況突然發生。由于大量心肌壞死,張爹爹心臟的電活動徹底紊亂,當場出現頑固性室速,緊接著轉為室顫——他的心臟不再像正常那樣規律跳動泵血,而是變成一團瘋狂顫抖的肌肉,無法向大腦和全身輸送任何血液。短短幾秒鐘內,張爹爹意識喪失,雙目緊閉,命懸一線。“室顫了!準備電擊除顫!所有人遠離病床!”急診室里響起刺耳的警報聲,醫生果斷下達指令。隨著除顫儀充電完成,第一次電擊后,張爹爹的心臟短暫恢復規律跳動,卻很快再次陷入混亂。“再來一次!調整能量!”醫護人員沒有絲毫猶豫,迅速進行第二次、第三次電擊,同時不間斷地為他注射搶救藥物、按壓胸部輔助循環。在令人窒息的幾分鐘里,心血管內科與急診團隊與死神展開激烈較量,最終,奇跡出現,張爹爹的心跳逐漸恢復正常,意識也慢慢清醒,命總算是從鬼門關硬搶了回來。但醫生們清楚,這場與心梗的戰斗,他們只贏了上半場,緊接著,心血管中心醫療團隊第一時間為張爹爹開展急診冠脈介入手術,精準植入心臟支架,順利打通堵塞血管,重建心肌血運。
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張爹爹要面對的,是一個因延誤治療而“千瘡百孔”的心臟。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兼心內科一病區主任任浩進解釋,由于心肌缺血時間超過24小時,張爹爹的左心室心肌出現大面積壞死,直接導致了頑固性心力衰竭(心衰),他的心臟就像一個“失靈的水泵”,再也無法將血液有效泵送到全身各個器官。

任浩進主任為患者查體 通訊員供圖
武漢市普仁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張美春強調,“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患者、長期吸煙者、肥胖人群、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以及年齡超過50歲的中老年人,都是心梗的“高危目標”。這類人群一旦出現胸部不適,必須高度警惕。只要出現心前區、胸骨后的悶痛、壓榨感、緊縮感,且持續超過1小時不緩解,就必須高度懷疑急性心梗。此外,疼痛還可能放射到左肩、后背、頸部甚至牙齒,常伴有大汗、惡心、氣短等癥狀,出現這些情況也需警惕。急性心梗發作后,發病12小時內是黃金救治期,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理想狀態是在發病120分鐘內完成冠脈介入手術。在這個時間段內開通堵塞的血管,能最大程度挽救瀕死的心肌細胞,顯著降低死亡率和心衰、心律失常等后遺癥的發生率;一旦超過12小時,心肌壞死范圍會擴大,即使后續治療,也難以恢復心臟功能,還可能引發多種嚴重并發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