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機航拍的許家沖村。記者 付蓓蓓 攝
9月19日,繚繞的晨霧把長江三峽綴成了水墨畫。
車駛入三峽大壩左岸的山路,便一頭扎進了這幅畫里。穿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太平溪鎮,再拐過3道彎,路旁的一塊大石頭映入眼簾。石頭上,“綠色宜居示范村 許家沖村”幾個大字清晰可見。

從大石頭處拐進筆直的村道,一排峽江民居整齊排列。“壩頭庫首第一村(啦),三峽茶谷東大門(啦)……”忽然,民居深處響起嘹亮的歌聲,鏗鏘的唱詞標注著這里的方位。
記者在不遠處的村文化廣場找到了歌聲的源頭。原來,當天恰逢來自湖北十堰的客人參觀,負責講解的村黨支部副書記朱崇軍拿出了他的必備節目——高唱用漁鼓調填詞創作的《黨員公約》。
“這是我今年第385次唱《黨員公約》,我唱了8年、9個版本。”他邊說邊引領大家走向村莊深處,解讀百唱不厭的密碼,透視國家戰略引領下的江村之變。
01
吟唱出來的“承諾”
“這就是第一版《黨員公約》。”走進村黨群服務中心,朱崇軍引導大家把目光聚焦到了左邊墻壁上的一張紅底白字曲譜上。
他滿臉自豪地說:“唱了那么多次,最難忘的還是2018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到許家沖村,聽我們唱《黨員公約》。”
“這一段得好好講講!”話音未落,一個聲音從門外傳來,村黨支部原書記望作戰如約而至。
朱崇軍邀請他上前,為大伙兒講講當年的場景。

圖片來源:新華視點
“就在這兒,總書記拿起了曲譜端詳。”望作戰緩步走向辦事柜臺前比畫著說,“當時,我們跟總書記說,要不要唱給您聽一聽,總書記用我們宜昌的方言回了句‘要得’。”
總書記說
漁鼓調很悠揚
《黨員公約》的內容寫得也很好
朗朗上口
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
使黨員干部
把黨的作風和紀律要求
牢牢記在心中
這種辦法很好
時隔7年,他仍抑制不住激動。
見記者好奇,望作戰道出了第一版《黨員公約》的誕生歷程。
時針撥回至2017年,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第15個年頭。當時村里共有600多戶,其中90%是三峽移民,移民們一度互相不搭理、矛盾也很多,很難組織起來。
許家沖村很多移民曾是漁民,閑暇時會哼唱三峽地區特有的民間小調漁鼓調。一次,望作戰來了靈感:何不用漁鼓調填詞,出一份《黨員公約》,讓大家在哼唱間記于心、化為行?

圖片來源:新華網
“那時候,黨員作用發揮不夠、人情風難剎等問題比較突出。”他頓了頓,“所以第一版公約才填了‘明示黨員亮身份(啦)’‘移風易俗我先行(啦)’這些詞……”
望作戰說:“剛開始村民認為我們唱‘公約’是為了應付領導,后來在黨員帶頭示范下,大家的意識轉變了。”
“不信你看!”他指著廣場上介紹,那是老黨員屈克新,每天都會沿著溝渠巡查,撿拾雜物;那是村后備干部謝磊,每次村莊清潔日活動,都干得好認真……
02
帶動發展的“規矩”
走過一家家民宿,記者來到“云水澗”客棧。老板鄭群英剛送走最后一撥客人,開始打掃庭院、修剪花枝。
見人來訪,她停下手里的活,將記者引進屋內,“你敢相信嗎?7年前,我這兒都沒客人,現在旺季得提前訂。”
說起原因,鄭群英坦言,2017年,還只是普通黨員的謝蓉在村里嘗試開了第一家民宿,效果不錯,村黨支部就鼓勵大家一起發展。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她簡單收拾出3間客房。

許家沖游客中心。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后來,村里游客越來越多,有的民宿天天滿房,有的卻無人問津,有的甚至打起價格戰,讓市場陷入混亂。
“村里就給大家開會,鼓勵共謀共建。”鄭群英說著,若有所思。她清晰地記得,從2019年起,“旅游”“民宿”等詞語開始高頻出現在公約里,“共謀發展”等也被納入其中。
2023年,許家沖村黨支部領辦“初心民宿合作社”,統一管理全村38家民宿。鄭群英等民宿從業者積極參加培訓,并主動改造客房、優化體驗。
“公約里唱‘發展為實不放空’,現在我感受到了。”鄭群英說,她的民宿年接待游客2000多人次,毛收入超10萬元。
一路之隔的“江暉景院”,老板周云桂正利落地更換床褥。提起過往,她有些靦腆,剛開店那陣,總盼著村里分客源,后來改進設施、提升服務,生意漸漸紅火,公約里“勤勞致富靠雙手”那句話,也成了真。

許家沖游客中心。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記者在村黨群服務中心找到了村黨支部書記謝蓉,她拿出歷年修訂的《黨員公約》展示。“想發展好,得攥指成拳才有力。”她指著“團結一心”等詞語,語氣堅定,“這些不光唱在嘴里,還要落到實處。”
村里38家民宿擰成一股繩
去年累計接待游客3萬人次
100多位村民吃上旅游飯
人均年增收超2萬元
“帶領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硬道理。”謝蓉的筆記本上,寫著前不久到上海靜安區學習的感悟。
03
代代傳承的“精神”
“當初是想讓黨員亮明身份、履行職責,現在已經成為我們村黨員群眾奔赴新征程的精神動力。”站在初心館內的《黨員公約》前,謝蓉很是感慨。
2023年,她從望作戰手里接過“接力棒”,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也將《黨員公約》繼承了過來,到今年,又更新了3個版本。

謝蓉展示自己創辦的“三峽·艾”主題民宿酒店。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每版公約的內容都是當年的發展重點,也是許家沖的一面鏡子。”謝蓉細數了這些年的變化,從智慧旅游到服務重大工程,公約永遠跟著時代走、貼著需求變。
在初心館里,各類陳列擺放整齊,默默講述著許家沖的歷史文化。“許家沖是靠什么從‘貧窮扯皮’到‘安穩致富’的?”記者疑惑不解。
“靠對精神的傳承,我們都在長江邊長大,骨子里都有股拼勁、韌勁。”一旁的村后備干部江玲玲說,“現在不光是黨員群眾,連娃娃們都會唱了。”
走出初心館,太陽漸漸落下山頭,預備黨員周華平騎著電瓶車,帶12歲的兒子望恒毅從一旁的村道回家。不一會兒,飄出悠揚的漁鼓調聲,“關注民生出實招(啊),養老助殘氛圍濃(啊)……”

許家沖游客中心。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喏,周華平又在教兒子唱歌了。”江玲玲指著不遠處的民居說。幾分鐘后記者湊近,周華平才逐漸停下,“為啥要教兒子唱這?”
“公約光我們唱可不行,得傳下去。”周華平講出了緣由,“有一天看到望作戰給他的孫子講,孫子聽得眼睛發亮。我也嘗試著講解并唱給兒子聽,沒想到他很喜歡。雖然還記不全歌詞,但已經能哼出完整的旋律。”
記者結束采訪時,暮色已漸籠群山,村文化廣場開始熱鬧起來,來自武漢的大學生申韻涵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用漁鼓調唱起了新歌,“鄉村振興靠奮斗,等靠要思想全丟……黨員公約樹新風,幸福生活會長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