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時期,湖北圍繞“支點”二字,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不僅經濟總量持續躍升,更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多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支點”二字,蘊含千鈞之力。“十四五”期間,湖北拆解“支”與“點”的深層密碼,在經濟躍升、科創突破與樞紐升級中,繪就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荊楚新圖景。
湖北,中部六省中唯一被賦予“重要戰略支點”定位的省份,肩負著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主引擎的戰略使命,“支點”二字,蘊含千鈞之力。拆解這二字,可以讀懂湖北過去五年的奮斗歷程。
“支”字上半部分的“十”
恰如“十四五”與“十五五”的歷史交匯

經濟總量,是一個地方發展態勢的有力證明。
近年來,湖北經濟總量先后站穩4萬億、跨越5萬億、邁上6萬億,提前一年實現了“十四五”規劃目標,走出了一條昂揚向上的發展曲線。今年上半年,湖北GDP增長6.2%,各項經濟指標持續全國靠前、中部領跑,在全國的地位更加凸顯,為穩住全國經濟基本盤,做出了湖北之味,貢獻了湖北之力。
“支”字下半部分的“又”
象征著湖北一次又一次闖關克難、行穩致遠
看科創
湖北以武漢科創中心、漢江國家實驗室為龍頭的科技力量矩陣加速形成,存儲芯片、心肌旋切、北斗通導遙一體化、人造太陽氘氘聚變等技術世界領先,2024年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9項、數量全國第2。
看產業
湖北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光電子信息、汽車制造與服務、大健康等三大產業達到萬億級規模,10個省級“兩業”融合產業集群加快成長。
看民生
連續4年,湖北新增就業超過90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連續3年超過40萬人。今年上半年,湖北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3%,城鎮新增就業56.51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進度。今年前8月,湖北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41.19億元,同比增長5.7%,高于全國1.1個百分點。
“點”字 上半部分是“占”
彰顯湖北占據全國發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近代以來,湖北作為“九省通衢”,是中國工業化現代化的重要策源地。新時代,湖北是中部地區崛起、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的重要承載地。

看引領力
湖北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光電子芯片研發生產基地、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制造基地,全國重要的商業航天基地、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基地。全球首顆高分辨率雷達衛星、全球存儲密度領先的三維閃存芯片、全球首款臨床全數字PET-CT……湖北印記,頻頻閃耀世界。
看輻射力
天上,亞洲第一座專業貨運機場花湖國際機場,累計執行貨運航班超6萬架次、開通國內外貨運航線104條;水上,武漢陽邏港開辟直達韓國、俄羅斯等5條國際近洋直航航線;地上,中歐班列(武漢)輻射歐亞大陸40個國家和地區、120個城市,連續兩年開行量突破千列。今年上半年,湖北進出口總額突破4000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
“點”字的下半部分 像省略號
象征著更多精彩等待湖北去書寫

面向“十五五”,從能級跨越到科創引領,從產業倍增到樞紐提能,從美麗湖北到文化創新、區域聯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
湖北武漢
滬渝蓉高鐵合武段加速建設
建成支點,奮勇爭先。湖北在中部地區區位優勢突出,承東啟西,聯南通北,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稱,在現代高鐵網絡中,其樞紐地位也在被進一步強化,湖北高鐵建設正在經歷從“有”到“優”,從“連接”到“織網”的巨大飛躍。
作為連接長三角與成渝地區的重要通道,新建滬渝蓉高速鐵路在“十四五”期間開工。這條線路起于上海寶山站,止于成都站,線路總長約2100千米,設計時速為350千米。其中合肥至武漢段于2023年底正式開工建設。目前,位于湖北武漢東西湖區的架橋工作正在緊張施工。跟著總臺記者的鏡頭,一起去看看建設一線的火熱現場。
在湖北武漢的滬渝蓉高鐵合肥到武漢段的施工現場,架梁作業有序進行。滬渝蓉高鐵的設計時速達到350公里。因此,在架梁作業上,就與常見的普通公路橋梁,有著本質的不同。

施工人員告訴記者,公路橋梁更多是承載重量和承受日常車流磨損,它們服務的對象是時速80到120公里的汽車。而在350公里時速的高鐵橋梁上,每天數百噸的列車疾馳而過,高頻震動、強烈的空氣壓力波,以及持續變化的動力荷載都在不斷對橋梁發起沖擊。所以,高鐵橋梁追求的是“剛性與極致的平順”,不再僅僅是支撐住重量,而是要在高速列車的沖擊下同樣紋絲不動,猶如磐石。

除了極致平順外,這一段高鐵橋梁建設還充滿了各種挑戰。這一段路況十分復雜,需要連續穿越多條既有鐵路、高速公路以及杜公湖國家濕地公園、府河等敏感水域。所以,我所在的眼前不到一公里范圍內,需要靈活應用三種不同的架梁方案,堪稱工程智慧的集中體現。

第一種,是常見的標準預制梁架設,就是在梁場先將梁制好,運到現場后像搭積木一樣拼裝,還有兩種都需要根據現場地形來現場澆筑。

在杜公湖濕地公園,就用到了下承式移動模架現澆。這種澆筑方法,可以現場澆筑比預制梁更長的梁體。這樣就能夠將每一個橋墩間的距離拉寬到48.6米,跨越湖面的這一段能夠減少十多個橋墩。

在跨越滬蓉高速時,則采取掛籃懸臂澆筑。滬蓉高速車流量非常大,這種先在兩頭架橋墩,再向中間不斷澆筑延伸的方案,就可以實現在不中斷下方高速公路通行的前提下,確保安全地完成長達186米的梁體施工。

現在,滬渝蓉高鐵合武段全線正在加緊施工中。建成后,武漢到合肥高鐵行程有望縮短到一小時。同時,這段高鐵向東與合寧、合新高鐵銜接,向西與滬渝蓉高鐵武宜段、武西高鐵漢十段、京廣高鐵銜接,向東向西呈“扇形放射”,四通八達。整段滬渝蓉高鐵建設完成之后,還將串聯起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上海到重慶、成都的距離有望縮短近一半時間,這也將成為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的重要主軸。

據了解,“十四五”以來,湖北每年有2條以上高鐵開工建設,高鐵里程達到2155公里,全部17個市州實現“市市通高鐵”,鐵軌上的新時代“九州通衢”正在加快建成。
衛星視角瞰鄂州花湖國際機場
感受“空中出海口” 的蓬勃發展
不僅是鐵路,新時代的“九州通衢”正在織就一張“鐵水公空”的立體交通網絡。其中,為湖北打開“空中出海口”的鄂州花湖國際機場是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
五年來,這里從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變成了一座“一日達全國,隔日連世界”的全球航空中轉站。看衛星視角,來感受這座“空中出海口”的蓬勃發展,感受湖北不斷敞開的懷抱。
從夜光遙感衛星的視角眺望湖北
會在武漢璀璨的城市燈光旁
找到這樣一枚宛如銀色徽章的光點
這里就是鄂州花湖國際機場

每天1時到6時
數以百計的飛機在這里抵達又出發
近5000噸貨物在這里集散

這里有著亞洲最大的快遞包裹處理系統
每小時28萬件貨物在這里自動化分揀
沿著104條國際國內航線與世界相連

貨郵吞吐量的數字
更是最忠實的記錄者
從0到1萬噸用時7個月
從1萬噸到10萬噸用時3個月
從90萬噸到100萬噸用時33天

截至今年7月
累計超200萬噸的貨郵吞吐量
讓這座只有“3歲”機場
坐上了中部地區機場貨運量的第一把交椅
與此同時
湖北的外貿增長
也在今年的前七個月達到28.7%的增速

鄂州
北緯30度
東經115度
5年時間
一座面向世界的航空港拔地而起

衛星影像中清晰的變遷軌跡
勾勒出的是花湖機場的每一寸生長
更是一個內陸省份星辰大海的夢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