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湖北襄陽8月29日電 題:華中“奶業硅谷”激活“牛鏈條”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冬暖夏涼的“水床”、量身定制的營養菜單、自動感應的智能“淋浴”……湖北襄陽南漳縣的青山綠水間,數千頭奶牛正過著“五星級”生活。每天,它們產出的約130噸鮮奶被源源不斷送往國內乳業巨頭加工廠。
這里是規劃占地1200畝、總投資達12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南漳縣云上牧歌萬頭奶牛智慧產業園。因其科技含量高,又有華中“奶業硅谷”之稱。
產業園里,不穩定且難以規模化復制的傳統“經驗養殖”已成過去。養殖人員不再僅靠一雙“火眼金睛”觀察奶牛狀態,判斷飼喂量和健康狀況,而是引入智慧化系統,依據數據精準決策。
在擠奶車間,壯碩的奶牛分批踏入轉盤式自動擠奶機,無需人工干預。每頭牛都佩戴著電子耳標,相當于“身份證”,實時記錄身份信息、健康狀況、產奶量等數據。這些信息被匯入大數據平臺,幫助管理者決策。由此,1名工作人員即可高效管理70頭奶牛。

8月28日,湖北襄陽南漳縣云上牧歌萬頭奶牛智慧產業園,許多奶牛在全自動轉盤擠奶機上等待擠奶。這臺機器能實現分批次自動化擠奶,不用人工干預。 張倩龍 攝
牛舍則配備了溫濕度傳感器和自動調控系統,確保奶牛始終“住得舒心”。智能噴淋和通風設備能夠做到“牛走到哪、涼快到哪”;生物照明系統模擬自然光線,調節奶牛激素水平與生物鐘。甚至,奶牛還睡在價值2000多元的“水床”上,愜意自在。
云上牧歌(襄陽)國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陳文介紹,2025年底,這里的奶牛將達到萬頭規模,屆時全年可產鮮奶9萬噸,有望成為長江中下游最大奶源基地。
以一杯好奶為起點,“智慧牧場”的崛起,為當地激活了連接多個相關產業的“牛鏈條”。
“龍頭企業帶動全縣3500多戶農戶融入這條產業鏈,我就是其中之一。”南漳縣人鄒維俊曾選擇外出打工。2023年,看到家鄉引入現代農業,他在心里默默算了筆賬:待牧場達到萬頭牛規模,每年需8萬多噸青貯玉米作飼料,這是發展的好機會。
于是,鄒維俊果斷回到家鄉,創辦襄陽蕓和農業有限公司,帶領村民一同發展起訂單農業,為云上牧歌提供青貯飼料。如今,公司一年純利潤可達80多萬元,還帶動周邊百余戶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近日,湖北襄陽南漳縣云上牧歌萬頭奶牛智慧產業園中的“牛二代”。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分三批引入進口奶牛4500頭,繁育小牛3000多頭,今年底產業園奶牛規模有望破萬頭。 劉江 攝
這根“牛鏈條”還在不斷延伸,并形成閉環。南漳縣副縣長石海龍介紹,當地打造了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產業鏈,衍生出乳制品加工、肉牛屠宰、有機肥加工等10多個關聯產業,形成相關產業耦合發展的良好生態。
今年5月,總投資3.5億元的云上有品(湖北)食品有限公司乳制品深加工項目已在南漳縣正式落地,完工后將實現日產300噸乳制品。云上牧歌產業園區還同步配套建設了分布式屋頂光伏發電項目,打造“光伏+乳業”融合發展的示范樣板。
隨著“牛鏈條”被進一步激活,更多積極效應持續顯現。在官方推動下,想創業、能創業的返鄉人員越來越多。今年以來,南漳全縣新增返鄉創業1402人,帶動就業1500余人。其中創辦農業合作社32個,小微企業300多家。
“現在,村里越來越多人看到了農業的前景,愿意回來發展。”鄒維俊發現,一個興產聚人的良性循環正悄然形成。(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