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金康 通訊員 冉濤)9月28日,“聚力支點 鏈通世界”中部崛起媒體智庫成立暨鄂州市第三屆網絡文明宣傳季活動在鄂州市舉行。來自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大學的新聞傳播領域專家學者齊聚鄂州,探討“十五五”時期中部地區發展新機遇,擴大“中部聲音”。

活動圍繞“科產融合”、“城鄉融合”、“世界融合”三大主題展開,三位深耕科技創新、三農和國際傳播的記者和四位支點觀察員結合親身經歷,分享了鄂州在科技創新、城鄉發展、全球鏈接方面的生動實踐。
頻繁往返于武漢、鄂州的雙城記者王丹,見證了一項項科技創新成果的誕生。活動現場,來自光谷東智的機器人“光子”和“精靈”與她同臺互動,挑戰夾取鄂州魚丸,精準展示了“精靈”指尖那層神奇的電子皮膚——僅指甲蓋大小,卻集成了105個感應點,能敏銳感知一克重量的物體。
這層已在鄂州實現量產的電子皮膚,目前已應用于上千臺機器人,規模位居全國前列。來自武漢華威科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的工程師胡廣,分享了柔性電子皮膚的研發趣事。他介紹:“在一平方厘米的皮膚上,我們集成了近100個觸覺點,靈敏度可達1克,近乎一根羽毛的重量。”

三農記者洪亞飛以鄂州峒山村為樣本,解讀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城鄉融合密碼。十二年間,鄂州峒山村鄉村面貌日新月異。峒山村的“蝦稻連作”試驗田,畝產收益從2013年的1000元躍升至如今的5000元,成為八成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在“鄉愁”篇章中,鄂州峒山棲客露營基地主理人陳川與浙江余村“兩山文創閣”民宿主理人葛軍,共話返鄉創業心得。他們坦言,鄉村振興無需魔法棒,有情懷的年輕人就是最富創造力的“變形金剛”。當鄉愁轉化為發展動能,當沉睡的資源被重新喚醒,便奏響了城鄉協奏的動人樂章。
以鄂州花湖國際機場為圓心,1.5小時飛行圈可覆蓋全國90%的經濟核心區和80%的人口,8小時交通圈可通達亞、非、歐、美各大洲。湖北國際傳播中心記者曾思佳以“拆快遞”的生動形式,帶觀眾“云游”這座世界級航空樞紐。

從美國邁阿密遠道而來的繡球花,經由花湖機場高效送達;鄂州特產武昌魚苗首次出口日本,53萬尾優質魚苗成功抵達沖繩,全年預計突破500萬尾大關。鄂州,正從地圖上的一個坐標,躍升為全球供應鏈中閃亮的支點。
來自孟加拉國的“湖北通”加力布,帶來一枚產自家鄉的紐扣作為與鄂州的“定情信物”。他欣喜地分享:“如今通過花湖機場的‘一站式服務’,物流時間從7天縮短至4天,成本還降低了20%!鄂州不僅是‘一帶一路’的VIP會客廳,更是全球經濟的‘充電寶’!”
與此同時,活動現場專家學者們就中部地區崛起的結構性機遇、湖北發揮綜合優勢打造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鄂州花湖國際機場的樞紐功能等議題展開深度對話。

專家學者們認為,今日的鄂州,不僅是湖北“支點建設”的生動縮影,更是國家戰略與地方發展同頻共振的“現場直播間”。在這片熱土上,“開放開明、敢闖敢試、實在實干、創新創業、攻堅克難、擔當作為”的花湖精神,正激蕩出澎湃動能。
花湖機場不斷刷新“鄂州速度”,托舉“空中絲綢之路”;武漢都市圈協同發展,“光芯屏端網”與鄂州制造共振合鳴;峒山村的鄉愁與梁子湖的碧波,繪就城鄉共融的溫暖畫卷——這一切,既是鄂州扛起“支點使命”的鮮活實踐,也是花湖精神在新時代的生動詮釋。站在“十四五”與“十五五”的交匯點,鄂州正從“鋼鐵之城”向“空港樞紐”華麗蛻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