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彭祎)“眼睛終于又能看清了!”近日,62歲的方婆婆(化姓)前往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白內障與老視專科復查時,指著墻上的視力表,十分激動。誰能想到,一個月前,她還在青光眼、白內障、晶狀體半脫位的三重“夾擊”下覺得“山重水復疑無路”,如今終于“撥開云霧見天日”。
據方婆婆回憶,不久前,她的右眼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開始出現脹痛感,并伴有視物模糊的癥狀,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察覺到情況不妙,她立即前往當地醫院就診。經檢查,方婆婆被診斷為右眼白內障和右眼青光眼。白內障是晶狀體混濁,而青光眼則是因眼壓間斷或持續升高而導致視神經損傷的一類眼病,兩者都可能導致視力下降。當地醫院隨即為她進行了降眼壓、抗炎等對癥治療,以期控制病情。
然而,在后續的治療和觀察過程中,醫生發現方婆婆的眼部情況比預想的更為復雜——她的右眼出現了晶狀體半脫位。正常情況下,晶狀體由懸韌帶懸掛在眼內特定位置。晶狀體半脫位意味著懸韌帶部分斷裂或松弛,導致晶狀體位置發生偏移。這不僅加劇了視覺障礙,更使得后續若進行白內障手術的難度和風險陡增,因為脫位的晶狀體在手術中極不穩定,處理不當可能落入眼后段,引發嚴重并發癥。
面對這一復雜情況,為尋求更專業的治療,方婆婆在家人的陪伴下,慕名來到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鮑先議主任醫師接診方婆婆后,為其進行了全面細致的眼部檢查。檢查結果令人揪心:除了已知的白內障、青光眼和晶狀體半脫位,方婆婆的右眼角膜內皮細胞計數僅為275個/平方毫米!
“角膜內皮細胞對于維持角膜的透明性至關重要,它們像‘水泵’一樣不斷將角膜內的水分泵出,保持角膜處于相對脫水狀態從而透明。這類細胞屬于不可再生細胞,隨年齡增長會自然減少,但正常成年人的角膜內皮細胞密度應在2000個/平方毫米左右。”鮑先議主任醫師面色凝重地解釋,“方婆婆的角膜內皮細胞數僅為正常值的約1/8,數量嚴重不足,功能已非常脆弱。”
這一發現使得手術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任何眼內手術,尤其是白內障手術,都可能對角膜內皮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對于內皮細胞數量如此之少的方婆婆來說,常規的手術操作很可能導致術后角膜內皮功能失代償,即角膜持續水腫、混濁,即使摘除了白內障,患者依然無法看清,甚至需要再進行角膜移植手術。這無疑給原本就復雜的手術又加了一道“緊箍咒”。
為此,醫院組織了多學科會診,對方婆婆的病情進行了深入分析和充分評估。經過縝密討論,專家一致決定通過聯合手術的方案,在一次手術中解決所有關鍵問題,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珍貴的角膜內皮。
在完善了所有術前準備后,手術如期進行。整個手術過程如行云流水,有條不紊。飛秒激光精準切開,晶狀體乳化吸除順利,囊袋張力環穩穩植入支撐起囊袋,人工晶體準確植入預定位置,房角分離和瞳孔成形也順利完成。手術團隊時刻密切關注著對角膜內皮的保護,將手術擾動降至最低。
術后,方婆婆恢復良好。右眼眼壓得到有效控制,眼部脹痛感消失,角膜保持透明,未出現水腫。最令人欣喜的是,她的右眼視力從術前的0.12恢復到了0.4,視覺質量得到質的飛躍。
鮑先議主任醫師指出,方婆婆的病例非常特殊且危重,是多種眼部疾病交織在一起的復雜情況,尤其是極低的角膜內皮細胞計數,使得手術如履薄冰。此次手術的成功,得益于飛秒激光等先進技術的應用、縝密的手術規劃以及團隊豐富的疑難眼病處理經驗。
最后,鮑先議主任醫師提醒廣大中老年朋友,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度近視或有眼外傷史等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眼部健康檢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一旦出現眼脹、眼痛、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等癥狀,務必及時就醫。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