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荊高鐵 正式開通
古有襄荊道,馬幫踏塵涉漢江;
今有銀龍馳,高鐵追風跨楚疆。
2025年9月28日,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呼南通道關鍵段——襄荊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這一天,千年古道告別“南船北馬”的舊韻,荊楚大地奏響“風馳電掣”的新章;
這一天,宜城實現了“高鐵夢”,襄陽“縣縣通高鐵”的目標落地,“漢襄宜”湖北高鐵環線閉環;
這一天,襄陽高鐵網從“十”字撐架,正式織就“米”字樞紐——北接鄭渝、南連滬渝蓉,一條鋼鐵動脈,正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注力,為湖北中部崛起戰略支點筑基。

9月28日,復興號列車行駛在襄荊高鐵上
巨龍躍漢江
織就南北通途
襄陽,一座被鐵路牽引的城市。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漢丹、襄渝、焦柳3條鐵路在此交會。鐵軌鋪就處,襄陽變身“川陜豫鄂的咽喉”,工業火種隨之點燃——從全國工業明星城,到三線軍工布點地,再到全國汽車新城,鐵路是這座千年古城的“成長密碼”。
“十三五”的春風里,襄陽再迎鐵路建設“黃金期”。2015年起,浩吉、漢十、鄭渝三條干線鐵路接連開工;襄陽東站、棗陽站、南漳站、??悼h站、谷城北站、動車所相繼拔地而起。
2019年,浩吉鐵路通車!漢十高鐵通車!鄭渝高鐵襄陽東以北段通車!襄陽東站啟用——襄陽,正式邁入“高鐵時代”!
2022年6月20日,鄭渝高鐵全線貫通。襄陽從高鐵“局域網”,一躍融入全國高鐵“互聯網”,成為當時湖北唯一擁有兩條時速350公里高鐵的城市。
襄荊高鐵,為襄陽“米”字形高鐵網,補上了關鍵一“撇”。
這條高鐵,北起襄陽市,經宜城市,南至荊門市,正線全長約116.23公里,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呼南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省漢襄宜“金三角”高鐵環線的骨干線路。
從規劃到通車,每一步都踏得堅實——
2021年,《湖北省“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規劃建設“襄陽—荊門段”高鐵,藍圖繪就。
2022年9月28日,項目正式開工,12月宜城漢江特大橋首樁開鉆,主體工程破局;2024年4月17日,全線鋪軌貫通,9月24日鹿門寺隧道貫通,16座隧道全部“破壁”;10月30日,宜城漢江特大橋主橋合龍。
2025年4月,全線鋪軌完成,靜態驗收啟動;6月,接觸網送電成功,聯調聯試開啟;8月,運行試驗展開;9月,試乘體驗上線——兩年多的攻堅,終讓“銀龍”躍漢江。
這條高鐵結束了宜城不通高鐵的歷史,湖北首條高鐵環線——“漢襄宜高鐵環線”正式閉環。如今,襄陽東站匯聚了西武、鄭渝、呼南三條高鐵。
“我市鐵路總里程將達到873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鐵,形成‘四縱三橫’鐵路網絡?!笔邪l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陳波表示,襄荊高鐵的開通運營,讓襄陽都市圈與宜荊荊都市圈快速聯通,讓襄陽引領漢江流域、輻射南襄盆地、聯動鄂西北的作用更好發揮!
匠心破萬難
鑄就鋼鐵豐碑

宜城漢江特大橋
從開工到貫通,從鋪軌到聯調,襄荊高鐵的建設節點,始終以“加速度”刷新。每一寸鋼軌上,都浸透著襄陽“上下一條心”的汗水。
2022年9月開工以來,省、市領導靠前指揮,市發改委牽頭統籌,沿線政府、參建單位擰成“一股繩”,以“鐵打襄陽”的勁頭,破難題、闖難關,把“不可能”變成“能做到”。
用地報批是項目開工的“第一關”。市發改委會同沿線政府掛圖作戰,22天完成土地報批,同步推進用地騰退、房屋拆遷、管線遷改。
此外,稅務部門“一對一”“點對點”宣傳稅收優惠政策,積極提供納稅輔導。自然資源部門指派專人負責,提供全鏈條、全流程的服務保障……這背后,是“一切為了項目”的擔當,是“擰成一股勁”的協同,更是襄陽人“想干事、能干事”的精氣神。
沿線各地緊跟節奏,紛紛拿出硬招實招,為項目推進注入強勁動力。
宜城市組建專班錨定征遷難點,“一戶一策”解難題;上門講政策算明賬,卸下群眾思想“包袱”,全力創優服務環境。
南漳縣壓實包保責任,干部沉一線摸底數、盯進度;直面征遷難題逐項攻堅,按時交地清場,為施工掃清障礙。
東津新區聚焦用地要素,以臨時用地規范管理破瓶頸;堅持“項目吹哨、部門報到”,當好“服務員”全程護航項目。
這是一條凝結無數智慧與汗水的鋼鐵長廊。襄荊高鐵橋隧比高達84.7%,其中橋梁69座、隧道16座,施工難度“硬核”。
隧道里,地形復雜如“迷宮”。施工方用物聯網、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搭起隧道“產學研培訓中心”;聯合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探索智能化建造——讓“黑暗隧道”里,亮起“科技之光”。
漢江上,宜城漢江特大橋主河槽橋長576米,是座矮塔斜拉橋。主橋懸澆節段,用上國內領先的8米大節段造橋機——這是漢江上“首次”用此技術,創新之花在此綻放。
聯調聯試,是高鐵安全的“試金石”?!?2個大專業、34項檢測指標,要靠試驗列車反復跑、反復測、反復調?!敝袊F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和信息化部綜合技術科科長張晶說,66天里,1759列檢測列車跑出4.33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一圈多!所有指標必須全部達標,才能進入下一環節。
“靜態驗收3164個項點,累計檢測數據5萬多條!”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襄陽工務段荊門西客專線路車間黨支部書記張桓自豪地表示,“我們干的是‘毫米級精細活’,高鐵軌道平順度,必須控制在0.5到1毫米內!”
電力是高鐵的“心臟”。牽引變電所要把220千伏高壓電,轉換成27.5千伏專用電,通過接觸網送向動車組。
“我們建了高鐵辦電群,報裝流程一次說清,需求及時響應,進度實時跟進?!眹W襄陽供電公司營銷運營中心業擴報裝班項目經理袁競業說,供電部門提前兩個月倒排計劃,協助辦手續,最終提前十個工作日送電——為聯調聯試留足了時間。
襄陽企業也主動“參戰”,注入“本土力量”:中鐵武漢電氣化局集團科工裝備公司,生產5400余噸接觸網鋼結構,撐起高鐵“電力骨架”;湖北韻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VIP座椅電控系統,30秒完成整列車座椅轉向——讓旅客出行更舒心。
從樁基開鉆到主橋合龍,從隧道貫通到接觸網送電,每一個節點突破,都是“政企協同、上下一心”的成果;每一次進度提速,都彰顯著襄陽“干成事”的魄力。
高鐵啟新程
激活襄陽未來

兩名乘客在襄荊高鐵復興號G6855首發列車上拍照
襄荊高鐵,不只是一條交通線,更是一條經濟線、文化線、民生線。
它串聯起“黃金網”:向西接漢十高鐵,向北連鄭渝高鐵,向南通荊荊高鐵、漢宜鐵路——既讓漢襄宜“金三角”高鐵環線閉環,又銜接滬渝蓉高鐵武宜段、宜興高鐵,織就湖北主要城市群的“大環線”。
“高鐵環線的開通,能讓漢襄宜‘金三角’輻射力更強。”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智庫聯盟秘書長秦尊文表示,襄荊高鐵向北聯動中原城市群,向南對接長株潭,向東融入長三角。
“襄陽與宜昌,這兩座省域副中心城市,時空距離拉近了!”市發改委二級調研員、省人大財經委咨詢專家李地寶表示,襄荊高鐵開通后,襄陽至荊門通行時間從90分鐘壓減到30分鐘,至荊州從3小時縮至1小時,至宜昌也僅需1小時左右,“時空壓縮了,交流協作就多了,能推動漢襄宜‘金三角’一體化,助力湖北高質量發展;更能讓襄陽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更好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打通全國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通道,向中西部區域中心城市邁進!”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高鐵一通,活力奔涌!
文旅融合,喜迎八方客。
自高鐵開通之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襄陽推出以“高鐵+景區”為主題的系列惠民活動。全國游客憑高鐵車票可享受多家景區門票減免及消費優惠。
精品線路,暢游襄陽。
“我們精心策劃了50多條精品旅游線路,涵蓋了襄陽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休閑娛樂等多個方面。”襄陽市旅行社協會會長王俊豐表示,三國文化游線路將帶領游客走進古隆中、襄陽古城等著名景點,感受諸葛亮躬耕隴畝、劉備三顧茅廬的歷史韻味。
消費升級,經濟騰飛。
“聯合91家餐飲、72家住宿單位推出了針對荊門、荊州消費者的優惠政策。”市商務局四級調研員胡建新介紹,商務部門將聯合各縣(市、區)策劃開展80余場促消費活動,組織40家品質餐飲酒店開展“99元吃遍襄陽”活動。
實現“高鐵夢”的宜城,也正在積極提升服務。
“歡迎南來北往的旅客來宜城盡情品嘗美食,參觀楚皇城、張自忠烈士紀念館等景點。”宜城市運管所所長殷保金介紹,宜城站配套建設有農村客運換乘中心和城市公交客運換乘中心,可將到站旅客快速送達宜城8個鄉鎮、3個街道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
“高鐵開通將成為文旅產業的‘超級加速器’、招才引智的‘強磁場’、提升民生福祉的‘催化器’”襄城區委常委、副區長劉穎浩展望未來,“便利的交通能極大推動襄城區游客數量增加,促進游客出行方式從‘過境游’到‘目的地游’的轉變?!?/p>
“根據全省鐵路建設部署,沿江高鐵武漢至宜昌段預計今年底開通,西武高鐵西安至十堰段爭取明年6月開通?!笔邪l改委黨組書記、主任阮莉莉表示,屆時,襄陽的高鐵樞紐地位會更穩,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會更集中——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湖北中部崛起,為襄陽打造中西部區域中心城市,注入更強動力。
鋼鐵巨龍馳騁不息,千年古城煥發新姿。
襄荊高鐵的鋼軌,鋪的是“通途”,連的是“發展”,載的是“希望”。它不是終點,而是襄陽奔向未來的新起點——風正勁,帆已滿,襄陽正乘著高鐵東風,駛向更高質量發展的壯闊航程!
漢水襄評
樞紐聚勢啟新程
樞紐星羅密布,大道氣勢如虹。9月28日,襄陽樞紐建設再傳喜訊:襄荊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暗弥歇毢瘛钡南尻枺蛑珖跃C合交通樞紐邁出堅實步伐。
襄陽位于漢江中游,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是絲綢之路、萬里茶道等古代貿易線路的重要節點。進入新時代,襄陽認真落實全省樞紐提能戰略,加快“南港北鐵”現代交通物流樞紐建設。漢十、鄭渝、襄荊高鐵相繼開通,讓襄陽形成“五向高鐵”格局,全國性鐵路樞紐城市的地位更加穩固。
作為自古以來的南北交通要沖,襄陽曾面臨“流量易聚、價值難留”的發展困境。當“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加快形成,襄陽實現“流量”變“留量”的戰略謀劃,有了更充實的條件。
樞紐聚勢,必須把通道經濟轉化為產業發展。高鐵飛馳讓游客往來更加便利,我們要進一步挖掘城市文化、講好襄陽故事、提升服務水平,推動文旅融合發展。高鐵通達也會讓生產要素加速集聚,我們要圍繞“五向高鐵”,加快提升物流效率、暢通人才流動、深化區域科創協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環境。
樞紐聚勢,必須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隨著高鐵建設提速提質,襄陽與京津冀、長三角、成渝、北部灣等經濟區的時空距離進一步壓縮。這要求我們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強化與國際國內市場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要素共享,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不斷提升城市能級。
大交通引領大發展,強樞紐集聚強動能。從內陸要津到開放高地,從“得中獨厚”到聯結世界,襄陽這座千年古城,必將借“樞紐提能”的東風,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時代浪潮中勇立潮頭。
記者:嚴俊杰 韓犁夫丨攝影:楊東
通訊員:瞿謀 李俊蕾 李勤 梁超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