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查看視頻
風(fēng)從遙遠的城市吹來,掠過田野,穿過幽谷,撲在貴州瑤族少年小七的臉上,留下群山沉默的回響。
山外的游客來來往往,就像信使,帶來了一個小七只在課本里讀到的世界。
他那顆想走出去的心,像一顆被深埋的種子,默默積蓄著破土的力量。人人都曾是這個少年,渴望一陣風(fēng)、一張車票、一個未知的站臺,作為離開的號角。
這份渴望,是靈魂對自由與未知的向往。它可能發(fā)生在一望無際的麥浪里,也可能發(fā)生在城市里的某個格子間。

十幾歲的少年們看到的是“同行者”身處其中的那份被規(guī)則束縛、渴望破繭的焦灼。“一起去遠方”是少年們之間的約定。
二十幾歲的青年人看到的是“來時路”。在少年身上看到當初自己背起行囊的背影,共情中混著心疼,以及一句“加油,我當年也一樣”。
三四十歲的中年人看到的是“另一個我”。此時,生活已然具象成瑣碎的柴米油鹽,是工作中那難以達成的KPI,是家庭里的紛擾與羈絆。
五十歲以后的人們看到的是“歲月的回響”。走過千山萬水,或許已明白“遠方”的意義不在于抵達,而在于追尋本身。
你眼中的小七是什么樣的?或許你我無法活在童話里,但背上行囊,我們可以擁有小七同樣的風(fēng)景。

我們一同從荔波茂蘭探索原始森林的極致景觀,到臘利梯田尋找深山里的“大地指紋”;從三都“村馬”賽道上馬蹄卷起的煙塵,到羅甸大小井北緯25°的綠仙蹤體驗......
這不僅僅是一個關(guān)于“離開”的故事。它其實是一把帶著溫度的鑰匙,試圖打開每個人心中那個永遠年輕的房間——那里始終坐著一個目光灼灼的少年,從未改變。

想赴生態(tài)之約?
荔波茂蘭:原始森林的極致景觀
雨后初霽,云霧在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峰林間緩緩游走,將喀斯特錐形山峰裹上一層朦朧輕紗。
茂蘭,這片被大自然偏愛的秘境,處處藏著驚喜。曾被《孤獨星球》評為最觸動心靈的風(fēng)景之一。


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如一塊翡翠鑲嵌黔桂交界,2萬公頃秘境中,87.3%的森林覆蓋率鋪就地球同緯度最完整的原生喀斯特綠毯。
這個保護區(qū)是地球同緯度地區(qū)保存最完好的一片面積最大、相對集中、原生性強、相對穩(wěn)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我國和世界上珍貴的喀斯特森林資源。
走進茂蘭,如同行走在大自然的時光隧道里,這里孕育著 150 余種蘭科植物,單性木蘭、白花兜蘭、小葉兜蘭、麻栗坡兜蘭等珍稀品種在此肆意生長 。
這片神奇的土地,以其獨特的自然風(fēng)光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吸引著無數(shù)人前來探尋。
想找治愈之夏?
貴定臘利梯田:鑲嵌在深山里的“大地指紋”
青翠的山巒迭起,層層梯田如等高線一般纏繞山腰。這山、這田、這稻可是人類最早的動畫原稿。
在海拔1300米的喀斯特群山環(huán)抱之中,層層疊疊的臘利梯田正翻涌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勾勒出一幅“大地指紋”般的豐收畫卷。


站在田埂之上,眼前的景象宛如一幅流動的畫卷。微風(fēng)拂過,稻浪翻滾,那金黃的稻穗此起彼伏,恰似《龍貓》動畫里那充滿童趣與夢幻的場景,仿佛置身于一個純凈的童話世界。
臘利村源于布依語“郎里”,意為“郎的故里”,這里約有800畝梯田,是布依族人民世代智慧的結(jié)晶。
村民沿用古法栽種稻谷,用清澈的山泉灌溉、農(nóng)家肥耕作,使高山稻米顆粒飽滿、香甜綿軟。
想尋野奢之趣?
獨山夾縫巖:溪流藍如玻璃水
步入獨山縣的夾縫巖瀑布,透如玻璃的碧水映入眼簾,抬頭望去,氣勢洶涌的瀑布順著絕壁夾縫飛流直下。
閉上眼睛就能傾聽縈繞耳邊的水聲、感受水珠飛濺臉頰的清涼。


這里的山崖壁立千仞,這里的溪谷清澈見底。因喀斯特地質(zhì)運動,山與山擠壓出的縫隙,溪流蜿蜒穿過,夾縫巖便由此得名。
溪谷的水是夾縫巖的一大靚點。溪水在峽谷流淌,時而平靜,時而湍急。在許多河段,溪水呈現(xiàn)幽藍狀,清澈見底,被稱為“玻璃水”。隨手一拍,都是刷爆朋友圈的美景。
想赴賽事之約?
三都“村馬”:馬背上的狂歡
三都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而水族有著“馬背上的民族”之稱,養(yǎng)馬、騎馬、賽馬是水族人民世代相傳的習(xí)俗。
傳說中,水族的祖先騎著馬來到這片土地,開疆拓土,繁衍生息。


賽場上,十幾匹駿馬在騎手的駕馭下,如離弦之箭般飛馳而出,上演一場馬背上的“速度與激情”。
“村馬”的魅力在于其原始張力:賽道依山勢而建,坡度與彎道考驗騎手技巧;騎手多為村民,賽馬沒有馬鞍,騎手們駕著駿馬在云端之間奔馳。

2024年聯(lián)賽期間,87個村莊派隊參賽,單場觀眾超萬人。
2024年全年開展賽馬賽事活動54場次,全網(wǎng)瀏覽量超過3億次。
全年54場賽事,全網(wǎng)瀏覽量超3億次,讓三都的賽馬從山間走向世界。
而賽馬帶來的“馬背經(jīng)濟”更是未來可期:村民在賽馬城旁開起馬匹租賃行,游客體驗“光背騎馬”的刺激;民族服飾店掛滿水族刺繡的馬鞍墊、銀飾頭冠,讓傳統(tǒng)手工藝煥發(fā)新生;直播團隊架起設(shè)備,將賽馬實況傳向云端,彈幕里“加油”聲與馬蹄聲隔空共鳴。
當駿馬馱著水族的榮耀飛馳而過,當觀眾席上的水族婦女身著靛藍百褶裙揮舞彩旗,這片土地正用馬背上的激情,向世界講述著一個民族與馬共生的故事。
想找浪漫之旅?
荔波小七孔: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
沿地球北緯25°環(huán)視,在貴州南部有一處茂密的原始森林。這就是素有“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之稱的荔波,鑲嵌在西南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小七孔橋,靜靜地橫臥于荔波響水河上,古樹青翠,碧水潺潺,湖光粼粼,至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

當?shù)谝豢|晨光穿透薄霧,七孔古橋便悄然蘇醒,七個古樸的橋孔倒映著漣漪微漾的水面,宛如七枚溫潤的玉玦沉入碧溪。
這幅靜謐的畫面,正是荔波小七孔清晨最動人的景致。
小七孔的精髓在于水——68級跌水瀑布層層疊疊,如銀鏈垂落;拉雅瀑布從30米懸崖傾瀉而下,水霧撲面;臥龍?zhí)兜暮仕{綠色,因鈣華沉積形成“水中森林”奇觀。徒步棧道沿河而建,游客可近距離觀察樹根盤繞石壁的“空中花園”生態(tài)。
在這里,每一滴水都藏著故事,每一塊石都刻著時光,每一步都是與浪漫的不期而遇 。

想尋歸心之景?
羅甸大小井:北緯25°的綠野仙蹤
在羅甸縣大井路,一片被峰林環(huán)抱的碧水秘境悄然綻放。大小井風(fēng)景名勝區(qū)以“東方洞穴博物館”著稱,90余個溶洞與地下河構(gòu)成奇幻的水下世界。
它位于北緯25°的位置,處于亞熱帶和熱帶的過渡地帶。
“大小井”,顧名思義,由大井寨和小井寨兩個布依族村寨組成,大井河從中穿流而過,將喀斯特地貌的精華淬煉成9公里的碧色綢緞。
翠綠的竹林、遮天蔽日的古榕樹、錯落有致的農(nóng)舍、慢悠悠劃行的竹筏,與當?shù)夭家雷迦斯餐蠢粘鲆环一ㄔ从洝?/p>


這里集洞窟、天坑、奇山、秀水為一體,翠綠的竹林、碧波蕩漾的湖水、遮天蔽日的古榕樹、鬼斧神工的溶洞、錯落有致的農(nóng)舍、還有慢悠悠的竹筏……
這里有水上秋千,就在溪流之上掛在樹邊。晃來晃去,吹過竹海的每一縷風(fēng),都顯得溫柔而美好。
貴州瑤族少年小七推開任意門,穿梭于多個奇幻場景——他曾在荔波瑤族火把節(jié)上與人共舞,在平塘水龍節(jié)中縱情狂歡;在都勻“四月八"盛會里,見證歌舞絢爛;在福泉古城的巍峨城垣下,觸摸歷史的厚重肌理;在長順杜鵑湖畔,聆聽杜鵑的婉轉(zhuǎn)啼鳴;在惠水檳榔湖碧波間,追逐水鳥的靈動身影;在甕安草塘古邑的千年時光里,感悟歲月的斑駁紋路;在都勻滴水巖的奇峰怪石間,丈量過自然的鬼斧神工……然而,當所有熱鬧歸于平靜,最令他魂牽夢縈的,仍是家鄉(xiāng)荔波瑤山古寨。
歡迎來黔南,打開屬于你的任意門,走進這個自然與人文交織的奇幻世界。在這里,開啟一場難忘的旅行,留下一段奇特之旅。
記者:彭典
來源:動靜新聞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wǎng)絡(lu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quán)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fù)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