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昌國貿又上新了!廣場路從單向駛入變為雙向通行,地下空間從相互隔絕變為互連互通。9月30日,國貿大廈“南北樓地下融通”項目一期工程順利完工。
坐落于東山之腳的國貿,是宜昌主城區名副其實的商業地標。自1996年開業以來,先后經歷擴張、重構與轉型,發展軌跡如一部鮮活的宜昌商業進化史。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宜昌商業日益繁榮,國貿創下年營收近30億元、單店納稅過億、首店品牌數量領跑省內地市州等多項佳績,為宜昌商業迭代、消費升級和城市發展注入動力。
為何國貿能始終傲立潮頭,形成備受關注的“國貿現象”?背后有主觀能動的因素,更有時代賦予的紅利。通過解析國貿樣本,宜昌作為三線城市,如何擁抱一線商貿,或許會有新的答案。

首店云集 體驗煥新
每年吸引2000萬人次“逛宜昌”
9月27日,國際高性能鞋服品牌HOKA等5個新品牌登陸國貿,吸引眾多潮流愛好者前來打卡,市民劉珊珊就是其中之一。
“這里始終充滿活力。”她回憶道,“千禧年左右,國貿開了宜昌第一家肯德基,我和父母特意從當陽坐火車來體驗。”如今,她已在國貿完成了許多“第一次”:第一次喝喜茶、第一次用海藍之謎、第一次吃達美樂披薩……
今年以來,國貿又成功引進薩洛蒙、索康妮、賽百味、小菜園等34個頭部品牌,目前場內約70%的品牌為宜昌首店,赫蓮娜、海藍之謎等更是鄂西渝東的區域首店。“烘焙界的愛馬仕”好利來宜昌首店開業當天,銷售業績甚至超過深圳首店,位居全國首位。

國貿的“新”,不止于品牌,更在于持續進化業態,逐漸成為“微度假目的地”“潮玩生活秀場”。
新業態帶來更豐富的消費場景。上個周末,市民孫君在國貿給兒子辦了一場生日會。孩子們在拓展館盡情玩耍,媽媽們流連于各類首店,爸爸們試駕著剛上市的新能源汽車,到點了再到大城小野轟趴館共進美食……“一站式搞定‘吃喝游購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快樂。”
二次元愛好者小魚也感嘆:“幾場動漫活動、幾家‘谷子’店,把我牢牢‘拴’在了國貿。”
對經常往返襄陽的商務人士李先生而言,國貿最打動他的是“從專廳到客廳”的貼心服務。此前因工作繁忙無暇購物,萊克代爾男裝專廳店長鄭曼妮捕捉到其需求后,帶著多套服裝上門服務。最后,李先生一次性選購了4套服裝。
“打造全智慧商場、年齡段友好商場后,國貿又創建了萌寵友好商場。現在,帶寵物逛街的顧客越來越多。”國貿客服中心員工師琪表示,在開放溫馨的氛圍中,她們也努力拓展服務邊界,代買潮玩、代訂餐廳、代做旅游攻略、預定鉆石卡車位……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多元化需求。
如今,“國貿”二字早已超越其商場本身,而是一個商業品牌與文化符號。2024年,國貿年客流量近2000萬人次,年營收近30億元,納稅過億元,客源范圍也從宜昌擴大至荊州、荊門、恩施、神農架乃至重慶萬州、湖南常德等地,市外客源占比從19%上升到29%。

洞察市場 錯位發展
風雨29載勇立商貿潮頭
9月26日,2025湖北民營企業百強榜單發布,國貿集團排名較上年提升5位。在傳統商貿行業普遍承壓的背景下,而立之年的國貿,為何能保持活力?

“過去,國貿借力宜昌‘省域副中心’定位,立足夷陵廣場核心商圈,贏得了發展先機。”國貿集團董事長韓靖忠坦言,國貿從起步到快速擴張的發展初期,確實享有地利之便,“但現在,消費市場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成不變遲早被淘汰。”
當行業內傳出消費降級的聲音后,國貿堅定認為,這只是消費變革的表象,深層次是消費模式的顛覆。尤其是電商崛起,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傳統商場客源減少。另一方面,大眾生活品質的提高,催生了消費者對購物體驗的更高追求。
應對變局,國貿把“首店經濟”作為重要突破口。“很多品牌,尤其是國際知名品牌,普遍傾向于一二線城市,即使在三線及以下城市布局也僅開一家門店。一定要靠誠意和韌勁打動他們。”韓靖忠說。
靠著堅韌不拔的企業家精神,韓靖忠始終堅守招商一線:帶著近百斤重的三峽石到上海,拜訪國際名品公司負責人,向國際品牌宣傳推薦宜昌,成為最早一批的“宜昌代言人”;連續十年接洽世界知名奢侈品牌HUGO BOSS,成為多位市場負責人眼中的“熟面孔”……
“國貿團隊連續對接歐萊雅多年,歐萊雅充分認可宜昌和國貿的發展潛力,旗下品牌蘭蔻三線城市首店花落國貿。”國貿總經理曉曉說,頭部品牌、首店品牌已經成為國貿聚人氣、穩業績的“定海神針”。
除了首店云集,業態持續升級也為國貿帶來了領先優勢。
2010年后,面對市場競爭和商業模式的演變,國貿開啟多業態布局,經過多次大規模的升級改造,大幅增加餐飲、娛樂、文化、兒童體驗等新興業態比重,持續聚人氣、促消費。

曉曉說:“服裝板塊經濟效益可觀,但為了市民的體驗感,仍要壓縮傳統賣場空間,增加新興業態占比。”根據這一原則,國貿堅持推陳出新,即使舍棄賺錢板塊也不足惜。
同時,國貿還不斷優化服務體系:對廠商,推行貨款“半月結”;對員工,持續完善福利待遇;對顧客,履行“消費爭議先行賠付制”……“國貿現象”的根基越來越牢。

打破“盒子” 放大優勢
助力宜昌打造區域性消費中心
當下,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宜昌商業發展仍顯得不平衡不充分。
增加優質供給、改善消費環境、滿足消費需求,對國貿乃至宜昌眾多商業綜合體來說,都任重道遠。

去年7月開業的武漢SKP,吸引42家華中獨家、旗艦店、國內面積最大的品牌獨棟門店匯聚于K大道,豐富了武漢的商業生態。
如果說傳統商場是精心打造的“盒子藝術”,那么這種形態正在被打破。宜昌如何借鑒先進經驗,打破“盒子”,用更具活力的商業賦能城市發展?
曉曉坦言:“對標一線城市的大型商業綜合體,無論是商業體量、首店數量,還是業態的豐富程度,國貿都有較大提升空間。”
“南北樓地下融通”項目一期工程竣工后,國貿中心城項目計劃將于明年啟動,明年也是國貿開業30周年。屆時,廣場路有望打造成類似“南京路”“楚河漢街”式的購物街區,宜昌商場也將推倒重建,再造一個“新國貿”,成為擁有更多新品牌、新場景的開放式、街區型購物中心。
在市級層面,今年3月啟動的宜昌市核心商圈規劃修訂工作已將國貿中心城項目納入統籌;4月出臺的宜昌市促進商貿領域消費若干措施,全市安排300萬元首店首發經濟獎補資金……
宜昌市商務局商貿服務和消費促進科科長徐金鳳表示,在政策、資金的雙重引導下,進一步強化國貿等核心商圈的輻射帶動能力,最大限度挖掘釋放消費潛力,助力宜昌打造區域性消費中心。
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經管學院副院長黎韻文認為,宜昌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定位,疊加三峽水運新通道等國家戰略機遇,為商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她建議,爭取更多首發、首新、首創資源落地,常態化舉辦潮玩快閃等活動,聯動三峽旅游形成消費閉環。同時牽頭組建“宜荊荊恩”消費聯盟,打造更多離境退稅商店等,以凸顯消費樞紐地位。
“宜昌人均GDP居全省首位,地理區位優越,能有效承接武漢、重慶兩座城市的消費外溢。”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秦尊文分析指出,武漢正加快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慶已經躋身全國首批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之列。宜昌應進一步放大優勢、錯位發展,依托國貿等商貿龍頭,在長江中上游地區乃至中部地區占據一席之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