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 (通訊員王欣、汪聰瀅、毛思哲)這個“十一”,有著六百余年歷史的曇華林,又一次被年輕的身影與歡快的腳步喚醒。從假期第一天起,一批又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涌入這條依山而建的老街,在斑駁磚墻與古樸老屋間,感受影影綽綽的燈火中流淌的老城韻味。

而在這片流光溢彩的背后,是國網武漢供電公司“電知音”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徹夜不眠的堅守,是他們為這座千年古城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煥新元氣。
夜晚七點,曇華林核心文藝街區人流如織。
“我是湖北人,在廣州工作,這次特意帶朋友回武漢,第一站就選在曇華林。”來自廣州的王先生感慨道,“之前也來過幾次,但現在的曇華林更亮了,也更美、更現代了——這么多文藝小店、主題街區和詩集空間,真的可以逛上一整天!”正如王先生所說,如今的曇華林在保留歷史底蘊的同時,也煥發出新的生機。

隨著街區人氣攀升,預計區段最大用電負荷將超過873千瓦,較平時增長37%。這個數字的背后,是曇華林從一條靜謐老街向熱門景區華麗轉身的生動寫照。如何讓這片錯落有致的山間街區,在流光溢彩中持續“呼吸”,成為國網武漢供電公司“電知音”共產黨員服務隊的重要任務。

在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武昌供電中心的指揮大廳里,主值班員何寬正緊盯屏幕上不斷刷新的電網數智“一張圖”。他和同事根據電力負荷曲線的實時變化,隨時調整保電方案。“國慶期間,黃鶴樓、曇華林等景區因文旅活動密集,用電負荷顯著上升。”何寬介紹,“我們借助智能調度系統,實時監控區域電力運行狀態,將供電可靠性提升了36%以上,全力保障景區電力穩定。”
這套智能系統的運用,讓保電工作變得更加精準高效。通過電網數智“一張圖”,工作人員可以清晰地看到每條線路的運行狀態,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同時,智能電網調度系統能夠根據實時負荷變化,自動優化電力分配,確保供電質量。在曇華林街區,供電部門還安裝了智能監測裝置,對重點區段的用電情況進行全天候監控,一旦出現異常,系統會自動報警,工作人員可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處理。

除了技術保障,供電部門還制定了詳細的保電方案和應急預案。假期期間,“電知音”服務隊增加了巡視頻次,對重點線路和設備進行特巡特護。隊員們穿梭在街巷之間,用手持檢測設備對配電箱、電纜接頭等進行測溫檢查,確保設備處于最佳運行狀態。
作為入選住建部首批《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的街區,曇華林在“修舊如舊”中實現蝶變新生。而在這背后,是“電知音”團隊對50多棟歷史老建筑,以及整個街區商戶、燈光與舞臺的持續護航。

在這些老建筑中,有一棟近百年的西式別墅格外引人注目。經過精心修繕后,如今已成為一家高端文創書店。書店負責人李經理稱:“老建筑改造對供電要求很高,既要保證現代用電需求,又要保護好歷史建筑的原貌。供電公司專門為我們設計了隱蔽式線路敷設方案,既美觀又安全。”

不僅如此,在街區的夜景照明工程中,供電部門也下足了功夫。為了展現老建筑在夜間的獨特魅力,他們采用了節能高效的LED燈具,并通過精確的光束控制,突出建筑的立體感和歷史感。同時,還安裝了智能控制系統,根據不同時段自動調節燈光亮度和色溫,在保證視覺效果的同時實現節能降耗。
深夜十一點,當大部分游客漸漸散去,曇華林恢復了寧靜,但“電知音”服務隊隊員成帥儒和他的同事孫澤岳仍然在街頭巡視。“越是夜深人靜的時候,越要仔細檢查,”成帥儒說,“我們要確保明天一早,街區能夠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新一批游客。”

這樣的夜間巡視要持續到凌晨兩點,而早上六點,新一輪的巡查又將開始。在這個國慶假期,像成帥儒這樣的“電知音”服務隊隊員共有50余人輪流值守在曇華林及周邊區域。他們中有的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有的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只為確保供電萬無一失。
在可靠的電力保障下,如今的曇華林已然成為武漢文化旅游的新地標。白天的她靜謐優雅,散發著歷史沉淀的韻味;夜晚的她璀璨奪目,展現著現代都市的活力。在這里,歷史與現代完美交融,傳統與創新相得益彰。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