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在歷史長河中不過一瞬,對一座城市而言,卻足以書寫跨越發展的精彩篇章。
站在“十四五”即將收官的時間點回望,這五年,對天門來說,既有砥礪前行、爬坡過坎的堅韌和勇毅,也有千帆競渡、百舸爭流的浩蕩和豪邁。
連續四年入圍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紡織服裝、循環經濟發展成效全國矚目,新型城鎮化試點經驗全省推廣……
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建支點、爭當“優等生”,奮力推動跨越趕超發展,形成了群眾動起來、社會轉起來、經濟活起來、信心強起來的生動局面。

北湖公園。
這五年——
總量躍升,跨越趕超底氣厚
過去5年,我們的實力更強了。強在哪兒?
看總量,全市經濟總量預計今年可達到850億元,“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主要指標完成情況良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等5項指標超額完成目標。
看增速,“十四五”期間,天門GDP年均增長6.7%,走出了一條“復元打平、重回賽道、修復向好、聚勢突破、整體提升”的昂揚向上發展曲線,展現了韌性、活力與潛力。
實力更強、底氣更厚,不僅體現在經濟總量躍升,也體現在質量效益改善。

2025年1月2日,沿江高鐵天門站正式掛牌。
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天門區位優勢系統重塑。累計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679個、總投資1308億元;武天高速東段建成通車,武天高速西段加快推進,沿江高鐵天門段預計年底建成通車,天門正式邁入“高鐵時代”,可實現30分鐘到武漢,3小時直達上海、重慶。
一批產業項目扎根成長,經濟發展支撐更強、后勁更足。綠色循環產業園從無到有,短短兩年實現“從點到鏈”跨越發展,目前,園區已有14個項目投產,今年產值有望突破200億元;化纖紡織產業園開花結果,永昌新材料、三圓紡織、盛和錦綸等項目相繼投產,助力天門紡織服裝產業構建起“原料—紡絲—織布—制衣—銷售”的完整閉環。

湖北省三圓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加彈機“吐出”一卷卷錦綸長絲。
綠色轉型穩步推進,發展“含綠量”不斷提升。“十四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降低率累計達-28.61%;109家困難企業“重獲新生”,5家沿江化工企業完成關改搬轉任務,成功培育省級綠色工廠2家、國家級綠色工廠1家。
這五年——
產業騰飛,動能轉換氣象新
直播間里,“3、2、1,上鏈接”的吆喝此起彼伏;
智能車間,AI算法快速將不同客戶需求拆解成產線指令;
物流倉庫,自動化打包、分揀設備高效運轉;
從南下打拼到攜技返鄉,從零散經營到生態閉環,從代工貼牌到全球賣貨……天門依托電商新業態和全產業鏈布局,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從傳統制造向數字化、國際化轉型,服裝電商交易額從70億元躍升至513億元、總銷量突破6億件。這是“十四五”期間天門產業騰飛的生動縮影。
新理念引領發展新方向。

中國(天門)服裝電商城。
五年來,天門堅定不移推動產業提質,一二三產協同發力,“一主兩新三支撐”現代產業體系加速構建。
工業邁上新臺階。大力實施工業倍增工程,紡織服裝、循環經濟正加速向千億產業邁進;年均新增規上工業企業40家,培育產值超億元企業76家,產值超十億元企業7家;累計實施工業技改項目214個,上云企業超200家。2024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7%,排全省第1位;今年1-8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3%,增速再次連續8個月居全省第一。
農業現代化扎實推進。糧食總產量連續四年穩定在80萬噸以上,蔬菜產業年綜合產值超40億元,成功入選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開園,基本形成“生產加工、科技創新、物流集散”三大核心功能,莊品健、紅日子、鑫天農業獲評國家級龍頭企業,“天門花椰菜”“天門早黃豆”“天門半夏”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天門通天傳媒公司直播間,主播忙著推薦防曬衣。
商貿服務業擴量提質。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由40.6%提高到49.8%,天門獲評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市、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持續完善,建成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網點543個,實現所有行政村寄遞物流服務網點全覆蓋;培育縣域龍頭商貿流通企業576家,新消費新業態新場景不斷涌現,城市“煙火氣”十足。
這五年——
城鄉蝶變,宜居畫卷徐徐展
在侯口街道辦事處陳方二期安置小區,王守明已經習慣了新家的生活,“房子寬敞明亮,小區有娛樂室,旁邊有小游園,配套設施齊全,居住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有空的時候,他會到原陳方村二組,以前的老房子所在地轉一轉,雖然與生活了70年的家依依惜別,但想到現代化的天門新區將在這里“生長”,他還是滿心期待。

天門藍。
視線投到北邊,偌大的北湖公園里,湖光水色兩相和,綠樹繁花繞曲徑,健身游玩的人群絡繹不絕。
“綠化好,環境美,空氣清新,在公園里走一走,心情太好了。”市民張女士說,“最近看到北湖綠色低碳示范項目施工熱火朝天,相信不久之后這里會給人全新的體驗。”
相較于增長的數字,城市中一點一滴的變化,讓人感受更為直接。
五年來,天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茶圣故里園的荷花。
在城區,圍繞建設水鄉公園城市,高標準打造北部生態宜居片區、中部商業活力片區、南部產城融合片區,高效率推進天門新區、高鐵新城建設,老舊小區改造、地下管網改造等一批城市更新項目竣工投用,城市承載力、吸引力、帶動力、輻射力明顯增強。
在鄉村,累計投入專項資金8.7億元推進525個和美鄉村建設,成功創建省級鄉村建設示范鄉鎮4個、示范村30個;完成農村公路新改建1338.37公里,新建、改建鄉村微景點、微景觀310個,農村文體小廣場408個,“小三園”近1.5萬個,建成農村新能源充電網絡3公里“服務圈”,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優化至1.6:1。
這五年——
改革攻堅,創新潮涌活力勁
華燈初上,如果從空中俯瞰天門,你會發現,工廠車間繁忙不減,街市商圈霓虹閃爍,公園廣場人流如織。
城市人氣大增的背后,離不開一場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創新試點。

新手媽媽收到大禮包。
時間回溯到2023年,市委、市政府通過深入調查摸底、反復論證分析,制定出臺系列民生政策,以滿足群眾住房需求“小切口”,探索解決就地城鎮化“大課題”,催生了“人口回流、產業回遷、生育回升”的多米諾效應,累計吸引回流人口超10萬人,先后有100多個縣市區來天門考察學習。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改革,是時代的強音,是發展的關鍵。
五年來,天門改革工作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的局面,一次次創新、一項項率先、一個個突破,激發了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澎湃動力。
成功創建省級創新型縣市,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實現數量翻倍;科創成果轉化加快,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百億元。

天門市政務服務中心不動產登記窗口前,市民正在辦理業務。
“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成效顯著,線上可辦事項超2000項,辦理時限壓縮88%以上。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經營主體總量突破15萬戶。
深入開展大財政體系建設,清理國有“三資”1522億元,盤活融資9.57億元。
這五年——
民生向暖,幸福生活成色足
與教職員工、醫務人員、進城農民、引進人才、產業工人購房補貼疊加后,生育二孩最少可享受綜合補貼15.63萬元,生育三孩最少可享受綜合補貼22.51萬元……近兩年,天門生育支持政策頻頻引發全網關注和熱議,不少外地網友直呼羨慕。

西關幼兒園開設的暑期托育班。
民生改善始終與宏觀發展同頻共振。五年來,天門圍繞解決市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每年辦好一批民生實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穩定在75%左右,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累計新增城鎮就業5.43萬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5.2萬人。
大力創建生育友好型城市。真金白銀投入,從婚戀、孕育、生育、養育、托育、教育等全鏈條入手,系統性解決生育家庭后顧之憂,2024年全市出生人口7217人、同比增長17%,實現8年來首次“由降轉增”。

北湖小學。
教育的變化看得見摸得著。新增公辦學位3.7萬余個,教育布局持續優化,組建教聯體66個,更多孩子實現家門口“上好學”。
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增強。市域內就診率穩定在90%以上,市一醫匯僑院區建成投用、綜合實力穩居全國縣市級醫院前十。
文旅場景推陳出新,融合業態精彩不斷。石家河遺址入選我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遺址博物館預計年底建成開放,張家湖農文旅項目建設初見成效。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截至今年9月底,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3%;國考、省考斷面及飲用水源地水質持續100%達標,新增城市綠地42.26萬平方米,綠色融入市民生活日常。

陸羽廣場上的焰火晚會。
往昔已展千重錦,明朝更進百尺竿。
砥礪奮進“十四五”,天門交出的精彩答卷,不限于此,也絕不止于此。
大潮激蕩,奮斗不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天門將以更加豪邁的姿態、更加穩健的步伐,在跨越趕超發展的航程上劈波斬浪、奮勇爭先,全力譜寫建設新時代僑鄉的嶄新篇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