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能源汽車浪潮席卷行業的當下,一場關乎城市產業未來的搶灘戰,正在襄陽全面展開。
故事的焦點,是總投資106億元的東風新能源智能越野車項目。它不只是一個重大產業項目落地,更是襄陽深化“四上”企業調研服務、精準錨定“鏈主”企業轉型需求,成功開展以商招商、鏈式招商的生動實踐。
“四上”調研精準牽手千億級新能源項目

▲“豪華智能越野SUV”東風猛士M817(資料圖)
2025年初,伴隨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東風公司)“集中精力在湖北發展”的戰略布局,東風新能源智能越野車項目正在湖北尋求落腳點。而彼時,襄陽通過“四上”企業調研,前瞻性認識到東風襄陽工廠的制造儲備與基礎優勢,也明晰了企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一場精準對接,就此展開。
機遇稍縱即逝。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聞訊而動,于6月5日奔赴武漢,與東風公司高層舉行會談。這次會晤憑借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堅定的合作誠意,為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6月6日,對接專班立刻跟進,市經信局、漢江國投與東風公司圍繞項目定位、合作模式等關鍵議題深入磋商;6月7日,在全省汽車產業發展工作會上,東風公司向省委領導明確項目落戶襄陽。
從捕捉信息到高層敲定,用時短、效率高,充分體現了襄陽抓產業、促轉型的堅定決心。
政企協同刷新招商引資“襄陽速度”

▲“豪華智能越野SUV”東風猛士M817(資料圖)
隨后,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極速落地”行動全面啟動。為搶占市場先機,6月10日,襄陽成立戰略協議談判組、籌資投資組、要素保障組三個工作專班,與東風公司攜手展開聯合攻堅。
攻堅一線,節奏飛快。會議室內燈火通明,談判團隊挑燈夜戰,圍繞框架協議逐字推敲、反復打磨;資本運作同步推進,靈活運用政府引導基金、股權投資等市場化方式,打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方協同”的組合拳,構建起招商引資新機制。這不僅有效撬動了社會資本參與項目招商,也為項目落地筑起了堅實的資金與制度保障。
高效協同,勢如破竹。經過多輪密集磋商與嚴格的合規審查,6月27日,襄陽與東風公司成功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從初步接洽到最終鎖定投資意向,全程僅用時23天。
這一速度,不僅創造了政企合作的新紀錄,更生動展現了襄陽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硬核”效率與服務溫度。
9月17日,襄陽與東風公司正式簽約,全新公司——猛士科技(襄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襄陽東風工廠產線改造同步啟動。
襄陽方案從單點突破到產業集群

▲襄陽美利信輕量化汽車關鍵零部件智能制造數字化車間
然而,項目落地不是終點,而是構建產業生態的起點。
襄陽深知,本地汽車零部件產業優勢集中在傳統領域,而新能源“三電”系統等仍是短板。
于是,借助東風新能源智能越野車項目導入,襄陽緊扣“鏈主”企業需求,全力推動“以整帶零”。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襄陽將以此為契機,靶向招引新能源“三電”系統和智能網聯汽車電子零部件配套企業,同時推動本地汽車零部件企業進入項目配套體系。
這一系列舉措,既破解了本地汽車零部件企業“油轉電”的轉型困境,又補強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的薄弱環節,探索出“引進一個‘鏈主’、帶動一條產業鏈、形成一個集群”的實踐路徑。
東風新能源智能越野車項目的成功落地,標志著襄陽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賽道上邁出了關鍵一步,加速推動襄陽汽車整車實現從油向電轉型的根本跨越。項目也生動詮釋了如何通過精準服務“鏈主”企業、深化鏈式招商,將轉型壓力轉化為發展動力。
與此同時,項目在創新資本運作、全產業鏈謀劃方面的實踐,探索出一條通過資本創新與生態構建實現產業聚變升級的實踐路徑,為同類城市的轉型發展提供了精彩的“襄陽方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