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通訊員 徐敏)“上火”了,就吃生魚膽清熱?近日,硚口區52歲的余女士因輕信民間偏方,生吞魚膽后導致肝腎功能嚴重受損,險些危及生命。經醫院積極救治,目前余女士的肝腎功能已基本恢復正常。
據了解,十一期間,余女士感覺身體“上火”,聽信偏方稱吃生魚膽可以“下火”,恰巧家中有一條大青魚,余女士便將魚膽直接吞下。然而,僅兩個小時后,她便出現了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余女士誤以為這是“下火”的表現,一天內腹瀉七八次。次日,癥狀不僅未緩解,反而愈發嚴重,吃什么吐什么,整個人精神萎靡。到第三天,她已無法進食,喝水也想吐,整個人“焉了”。實在熬不住的余女士這才前往醫院就診,檢查結果令人震驚:她的肝功能和腎功能已嚴重受損 。
該院腎病內科(風濕免疫科)主任龍利迅速帶領團隊對余女士展開救治,經過規范有效的治療,患者肝腎功能已恢復正常。
“魚膽絕對不能生吃。”龍利介紹,大多數常見淡水魚的魚膽都含有劇毒。誤食魚膽輕則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重則可能導致肝腎衰竭,甚至死亡。她強調,民間流傳的“魚膽清熱”、“魚膽明目”等說法,實則是一個危險的誤區,切勿信以為真。
魚膽的毒性及危害
魚膽中的鯉醇硫酸酯鈉、氫氰酸等毒性物質,耐高溫且不被酒精破壞,即使蒸煮或泡酒也無法去除毒性。
1、中毒表現:誤食后30分鐘至12小時內出現惡心、嘔吐、腹瀉,隨后可能伴隨肝區疼痛、黃疸、少尿或無尿(急性腎衰竭)。
2、致死風險:成年人吞服1-2個大型魚膽即可中毒,若未及時治療,死亡率可達20%-30%。
哪些魚膽毒性強?
1、高毒魚種:草魚、青魚、鰱魚、鯉魚、鯽魚等常見淡水魚的魚膽毒性最強。
2、部分海魚:如石斑魚、河豚等內臟含其他毒素,但魚膽毒性相對較低,仍不建議食用。
3、誤區澄清:部分人認為“小魚的膽無毒”,實際上毒素含量與魚體型無關,任何魚的膽均存在風險。
誤食魚膽如何急救?
1、立即催吐:若剛吞服,可用手指刺激咽喉部吐出殘留物。
2、盡快就醫:第一時間到醫院洗胃,并通過血液凈化(如血液透析)清除毒素。
3、對癥治療:針對肝腎損傷進行補液、護肝、利尿等支持治療,重癥需轉入ICU監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