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畢軍 葉輝 通訊員 肖茗予)10月13日,“和長江‘楚’個朋友”活動采風團走進武漢,探尋青山江灘公園、楊泗港都市T臺兩大生態節點,實地見證江城長江岸線從工業銹帶到生態秀場的蝶變,感受武漢踐行長江大保護的扎實成效。

作為武漢長江百里生態廊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山江灘公園二期延續了“生態優先、防洪與景觀并重”的建設理念,將昔日臨江工業片區的灰色岸線,改造成集生態修復、休閑游憩、科普教育于一體的綠色空間。漫步江灘,只見植被錯落有致,親水平臺依江延展,既保留了對區域工業歷史的記憶,又通過地形重塑、植被提升等舉措,構建起穩固的長江生態緩沖帶。

漫步青山江灘,澄澈江水拍打著生態護坡,錯落生長的植被間不時掠過飛鳥,采風團成員循著江風駐足細看——腳下加固的堤岸暗藏防洪巧思,親水平臺上市民閑坐賞景,孩子們在草坪上追逐嬉戲,一幅兼具安全與生機的畫面徐徐鋪展。
聽當地工作人員介紹,從地形重塑筑牢防洪根基,到篩選鄉土植物恢復生態,再到增設休閑設施滿足市民需求,每一項舉措都緊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家駐足江灘步道,看江水悠悠東流,感受著這里從岸線到客廳的轉變,愈發清晰地讀懂這份生態治理里,安全、生態與民生的深度融合。

從工業記憶到生態秀場,楊泗港都市T臺的蝶變則成為武漢長江岸線轉型的典型縮影。這里的前身,是始建于1959年的楊泗港貨運碼頭,曾是長江中上游最大的國際集裝箱轉運碼頭、我國內河航運第一大貨運港,見證過“長江黃金水道”的輝煌與漢陽工業的發展歷程。隨著武漢推進長江工業岸線轉型,2010年貨運功能外遷后,碼頭一度淪為廢棄之地。2020 年武漢啟動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建設,楊泗港都市T臺作為重點示范項目,在碧水集團的打造下,以“保留城市記憶、修復生態環境”為核心,保留原有高樁平臺、龍門吊、鐵軌等碼頭元素,通過“生態緩坡堤防+拼裝式防洪墻”的創新設計,弱化“江、灘、堤、城”界限,構建起“一軸、三段、五節點”的景觀空間結構,打造出長江中游地區最寬的江灘閘口、江上玻璃棧橋、國風籃球場等特色設施。

行走在楊泗港都市T臺,看龍門吊變身為水幕電影放映機,鐵軌、集裝箱化身為景觀小品,昔日臟亂的廢棄碼頭如今游人如織,上游楊泗港長江大橋與下游鸚鵡洲長江大橋間的江灘實現連續貫通。采風團成員們紛紛用鏡頭記錄這一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的轉變,項目不僅修復了長江岸線生態,更留住了城市工業記憶,讓“近江難親江”成為歷史,真正實現了“還江于民、還岸于民、還綠于民”。

據了解,下一步,武漢以具體項目為抓手,將生態修復、歷史傳承、民生需求融入長江岸線治理,讓長江不僅成為城市發展的生命線,更成為滋養市民生活的幸福線。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