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嚴真真)近日,黃梅法院大河法庭積極聯合當地司法所形成強大調解合力,成功化解一起因女兒交通事故死亡引發的賠償款分割糾紛。這起糾紛的妥善解決,為一對經歷喪女之痛的離異父母緩解了傷痛,也生動彰顯了人民法庭在基層矛盾化解中的核心作用與司法溫情。
意外橫禍引糾紛,昔日夫妻對簿公堂
王女士與趙先生原本是夫妻關系,后來因生活瑣事等原因選擇離婚,女兒則由趙先生負責撫養。本以為各自的生活能平靜地繼續,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一場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奪走了女兒的生命。
事故發生后,責任方賠付了一筆死亡賠償金,這本該是對逝者的一種慰藉,也是對失去女兒的父母的一絲安慰,卻沒想到成為引發王女士與趙先生之間矛盾的導火索。
由于兩人早已離異,在死亡賠償金的分割問題上,雙方產生了激烈的分歧。王女士認為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理應獲得相應份額的賠償款;而趙先生則覺得女兒一直由自己撫養,自己在女兒成長過程中付出更多,賠償款應歸自己所有。
雙方就賠償款分割比例、分配方式等問題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在多次私下協商無果,矛盾愈發尖銳的情況下,王女士一紙訴狀將趙先生訴至黃梅法院大河法庭,希望通過法律途徑明確賠償款的分配方案,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創新調解模式,兼顧法理與情理
為了能全面、準確地了解案件情況,在法庭受理該案后,承辦法官迅速查閱案卷,仔細梳理案情細節。
承辦法官發現案件的雙方當事人不僅是法律層面上的原告與被告,更是共同經歷了喪女之痛的父母,如果按照常規的判決方式處理此案,雖然能夠實現分配賠償款,但很可能會進一步割裂兩人之間僅存的親情,加深彼此的心理創傷,無法從根本上化解矛盾,甚至可能引發新的糾紛。
基于種種考量,承辦法官決定打破常規,以“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為基本原則,積極探索更適合此案的糾紛化解方式。
為了提高調解成功率,承辦法官主動與當地大河司法所取得聯系,希望能借助司法所熟悉基層情況、擅長群眾工作的優勢,構建“法庭主導+基層調解輔助”的新型糾紛化解模式。在與司法所工作人員充分溝通案件情況、交換調解思路后,法庭和司法所迅速達成共識,形成了協同調解的工作合力。
多維度發力,耐心調解化干戈
調解工作正式展開后,承辦法官與司法所工作人員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從多個維度發力,耐心細致地開展調解工作。
在法律層面,承辦法官首先向王女士和趙先生詳細闡釋了《民法典》中關于死亡賠償金的性質界定,明確指出死亡賠償金并非遺產,不能按照遺產繼承的相關規定進行分配,而是需要結合親屬與死者的親密程度、生活依賴程度、經濟狀況等多種因素綜合考量后進行合理分配。
為了讓兩人更直觀、更清晰地理解法律適用邏輯,承辦法官還引用了多個與本案情況相似的典型案例進行講解,幫助雙方明白賠償款分配的合法性與合理性邊界,消除了雙方因對法律規定不了解而產生的認知偏差。
同時,承辦法官還充分考慮到兩人正處于喪女的悲痛之中,情緒極不穩定,因此在調解過程中十分注重情感疏導工作,耐心傾聽兩人對女兒的思念與失去親人的痛苦,引導他們宣泄情緒,避免因情緒對立影響糾紛解決。
司法所的工作人員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從鄰里鄉情、家庭倫理的角度配合承辦法官進行勸解。他們與王女士、趙先生聊起兩人過去為女兒成長所付出的共同努力,回憶起曾經一家人溫馨和睦的片段,努力喚醒兩人心中殘存的親情共鳴,讓他們意識到彼此并非只有矛盾,還有共同的回憶和對女兒共同的愛。
糾紛圓滿解決,司法溫情獲認可
經過大河法庭承辦法官與司法所工作人員多輪耐心細致的協同調解,王女士和趙先生逐漸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和對立情緒,開始理性地看待賠償款分割問題。承辦法官抓住有利時機,多次針對雙方爭議的賠償份額問題進行細化溝通,逐一解答他們心中的法律疑問,化解他們之間的認知分歧。
最終,在承辦法官和司法所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王女士與趙先生就死亡賠償金的分割達成了一致意見。隨后,在承辦法官的現場見證下,兩人簽訂了調解協議,協議中明確了各自應得的賠償款份額以及具體的履行方式。目前,該案已按照調解協議約定履行完畢,這起因喪女引發的賠償款分割糾紛得到了圓滿解決。
此次糾紛的妥善解決,不僅是黃梅法院積極發揮審判職能、靈活運用調解方式化解基層矛盾的生動實踐,更充分體現了人民法庭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核心引領作用。大河法庭在處理此案過程中,既以嚴謹的法律為標尺,依法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確保了司法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又以濃濃的溫情為紐帶,努力修復了破碎的家庭關系,讓當事人感受到了司法的溫度。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