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黃濤 )為彌補農村偏遠地區院前急救短板,提高急診救治水平和基層治理應急能力,五峰自治縣以“四個一”為載體,構建全域覆蓋、響應迅速、協同高效的“救”在身邊院前急救志愿服務工作體系,著力打造應急救護志愿服務新格局。
一是組建一支生命先鋒隊。面向社會公開招募“救”在身邊院前急救志愿者,通過自愿報名、村級審核、鄉鎮備案、培訓上崗等程序,確保每個行政村至少有一支5人以上的專業化院前急救志愿服務隊伍。專業救護師資結合山區創傷、中毒、突發心腦血管急癥等高頻場景,采用“方言+案例”的形式拆解急救要點,從傷情判斷到初步處置,幫助志愿者掌握“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實用技能。近年來已有1500余名志愿者取得紅十字救護員資質,為偏遠山區群眾筑起一道與死神賽跑的“生命防線”。
二是配備一個生命急救包。根據農村常見急危重癥特點與需求,為每名培訓合格的志愿者配備包含心肺復蘇呼吸面膜、繃帶、三角巾、防滑止血帶以及常用急救非處方藥物等構成的標準化急救包,讓志愿者化身為群眾身邊的“移動急救站”。除基礎物資外,還配備了適應山區環境的“定制裝備”,如便攜哨子可在信號盲區進行緊急呼救,手繪版“山區急救流程圖”讓操作步驟一目了然,確保遇到突發狀況時“工具就在手邊,方法就在眼前”。
三是確定一輛生命急救車。五峰全境皆山,山大人稀,如何最大限度縮短農村地區應急救護時間,也是健全“救”在身邊院前急救志愿服務工作體系的關鍵一環。通過在每個行政村確定至少一輛志愿急救車,建立“村級志愿急救車+鄉鎮救護車”聯動模式,配合鄉鎮救護車進行接力轉運,讓原本步行需要幾個小時的山路縮短至1個小時以內,打通農村院前急救“最后一公里”。模擬演練中,志愿者演示了“現場處置—志愿車轉運至山腰接力點—救護車接診”的全流程,高效銜接讓“黃金救治期”不再被山路阻隔。
四是建立一張生命信息網。為進一步促進應急救護志愿者與專業急救力量的緊密銜接,實現信息實時互通共享,五峰搭建了志愿者專屬信息聯絡群,定期分享培訓課件、急救知識、急救案例,推動“救”在身邊院前急救志愿服務持續提質增效。同時,積極探索打造“山區急救智慧平臺”,整合急救信息、健康知識、急救員分布、車輛調度、一鍵呼救等功能,推動應急救護志愿者“一喊就到”“到了有招”“上車就跑”“見醫就交”,山區急救響應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2025年6月20日下午,仁和坪鎮業產坪村三組73歲的鄭某突然暈倒,且出現言語不清的狀況,情況緊急。剛巧,村委會書記彭業濤當時正在該村開展地質災害排查工作。得知消息后,彭業濤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通過向家屬詢問情況并觀察老人狀態,憑借應急救護知識初步判斷老人疑似突發腦卒中。面對這一緊急情況,彭業濤迅速行動,一邊立刻聯系仁和坪中心衛生院,詳細告知患者的癥狀以及所在位置,請求緊急接診;另一邊則耐心安撫患者及家屬的情緒,同時指導他們迅速做好轉運準備。由于轉運和救治及時,鄭某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恢復狀況良好。而在更早的2025年4月4日下午,五峰鎮茅坪村78歲的獨守老人熊某某也遭遇了急癥。當日,村醫胡醫生接到熊某某子女的電話,對方請求出診。胡醫生接到電話后,立即驅車趕往老人家中。到達現場后,胡醫生發現老人存在語言表述不清、行走不穩的癥狀,經測量,老人血壓處于高危狀態。情況危急,胡醫生當即決定驅車將老人送往縣中醫院,之后又轉運至縣人民醫院。因救治及時,熊某某老人最終康復良好。據不完全統計,像這樣的成功救治案例約12例,遍布各個鄉鎮,五峰以“四個一”為載體,不斷提升鄉村救治服務能力,為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筑起了堅實防線,取得了顯著成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