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朱華剛 姚華 陳思嫣)10月16日,記者從宜昌市公安局交管支隊車管所獲悉,宜昌市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超過45萬臺,其中城區登記上牌近30萬臺。
近年來,宜昌市公安局交管支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電動自行車管理難題,創新推出電動自行車號牌“二維碼”溯源管理工作法,筑牢“一盔一帶”安全防線。全市電動自行車上牌率達99%以上,頭盔佩戴率達到98%以上。涉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連續5年下降,整體降幅超過20%。2024年,公安部先后3次全國視頻抽檢,宜昌電動自行車頭盔佩戴率分別為97.6%、94.6%、98.3%,均位列全國第一。該做法納入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改革事項,被表彰為全省公共服務質量提升典型案例,經驗全省推廣。
突出法治化,抓好頂層設計。堅持主動謀劃、高位推動,經市人大通過、省人大批準,出臺《宜昌市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于2019年5月1日實施。該《條例》是當時在《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GB17761-2018)發布后,全國首部規范電動自行車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條例》涵蓋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登記服務、通行保障、宣傳教育等內容,全面理順政府各職能部門的管理關系,從根本上有效破解了我市電動自行車源頭管理、登記管理、執法管理三大難題,實現源頭登記有效規范、通行秩序有效改觀、交通事故有效遏制,受到公安部、省公安廳領導高度肯定。
突出規范化,抓實登記上牌。通過升級互聯網“宜昌市電動自行車登記系統”,強化電動自行車登記電子化管理,嚴格注冊、轉移、注銷登記程序。制定《宜昌市電動自行車注冊登記操作手冊》,在全市設立108個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點,升級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系統,全市統一車輛及電池稱重、查驗、審核、上牌等工作標準,嚴格按照規定采集錄入電動自行車所有人、車架號、CCC認證證書編號等信息,嚴禁非標和改裝車上牌。將電動自行車登記備案信息全量上傳公安交通管理綜合應用平臺,通過網上巡查、數據分析、實地檢查、抽查復核等方式加強業務日常監管,嚴格查處違規辦理登記上牌行為。
突出常態化,抓嚴專項整治。聚焦路面主陣地,將城區劃分為44個網格、37個一級崗、167個高峰崗,落實支隊、大隊、中隊、民警、輔警“五級責任”捆綁,對發現的電動自行車不戴頭盔行為,做到“吹哨、攔截、教育、處罰”四個到位。常態開展“凈街行動”,對無牌、亂停亂放電動自行車一律依法拖移,對多次違法駕駛人通報所在單位,實行溯源教育和內部懲戒。常態開展“夜間整治”,嚴查不戴頭盔、闖紅燈、逆行等違法行為,實行“第一次教育、第二次處罰、第三次上門”,梯次發力形成震懾。常態開展“重點整治”,對查獲的外賣電動自行車,督促平臺企業采取懲戒措施,半年內首次違法的,由管理平臺線上安全警示培訓1小時,考試合格后上崗;二次違法的,由管理平臺線上安全警示培訓3小時,停止派單1天;三次違法的,由管理平臺停止派單一周。
突出智能化,抓細監督管理。針對原有電動自行車號牌“二維碼”信息單一,執法人員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取車輛所有人及車輛信息、無法辨別號牌真偽等問題,升級電動自行車號牌規格尺寸,統一號牌顏色和材質,為號牌植入芯片預留通道。在新號牌“二維碼”中植入車輛、所有人信息、防偽等技術,現場執法時溯源追蹤。自主研發電動自行車釘釘“宜昌交警勤務系統”,并與公安交管平臺對接,實行違法信息實時上傳、提醒信息實時推送、違法記錄實時統計、勤務考核實時評價。優化調整“電子警察抓拍系統”,在宜昌城區設置6處1200萬相素抓拍攝像點位,通過視頻網固定電動自行車不戴頭盔、撞紅燈、逆行等違法信息,并對視頻網抓拍的信息后臺分析、篩選、甄別,推送轄區交警大隊進行溯源查處。
突出便民化,抓優貼心服務。宜昌市便民上牌點推行“一站式”“預約式”服務,實行電動自行車帶牌銷售,確保“銷售即登記、出門即掛牌,一次辦結、當場辦結”。組建“流動車管所”上牌服務,主動聯系大型企業、社區、機關開展上門辦牌服務。引導經銷商對庫存超標電動自行車進行處理,及時向社會發布38期產品目錄公告,方便群眾查詢購買。利用“報、屏、網、端”等媒體,廣泛宣傳電動自行車“二維碼”溯源管理工作法的內容、措施,對違反駕駛規定的違法行為進行曝光。建設電動車違法自助學習艙、“一盔一帶”文明交通示范區,將交通安全宣傳送到群眾身邊,讓“車有牌、戴頭盔、守交規”深入人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