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通訊員 方俊 陳祎夏 洪甜甜)10月16日晚,浠水縣第四實驗小學禮堂內熱潮涌動,一場以“弘揚大別山精神聚力支點建設”為主題的沉浸式“大思政課”在這里傾情開講。

此次“大思政課”進機關活動由浠水縣委宣傳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辦,縣融媒體中心、縣文旅局、縣教育局聯合承辦,創新采用“理論解讀+本土紅色故事+文藝展演+身邊人講身邊事”的多元形式,線上線下同步開講。
紅色理論的深刻闡釋、革命歌謠的鏗鏘旋律、先進典型的奮斗足跡,交織成一場有溫度、有深度、有力度的思政盛宴。該縣“四大家”領導及350余名機關黨員干部現場參加,與線上數萬人次觀眾沉浸式融入大別山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形式創新,多元融合
讓紅色基因“聲”入人心
這是一次直抵人心的思想教育、政治引領和精神激勵。
活動在《精神的追尋——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之大別山精神》短片播放中拉開序幕。光影流轉間,觀眾被帶入那段風雷激蕩的革命歲月。緊接著,一段海采視頻實現從歷史縱深到現實圖景的生動跳躍,普通群眾、學生、講解員,動情講述他們心中的大別山精神,讓錚錚誓言化為具體清晰的信仰表達。
文化小劇《七子之歌》生動再現了聞一多先生在美國求學期間追求民主、捍衛真理,創作《七子之歌》的感人經歷,深情演繹民族危亡之際的悲憤與覺醒;大合唱《英雄贊歌》氣勢恢宏,引發全場紅旗揮動,匯成一片壯麗的紅色海洋;情景劇《英雄之問》則以跨越時空的對話形式,讓革命先烈胡天桃“來到”當代,與新時代青年探討理想信念,一答一問之間,是心靈的碰撞,更是精神的賡續。
“姑娘快起來呀,門口點盞燈,照在大路上哎,同志好行軍……”源自浠水本土的革命民歌《這是紅四軍》以歌伴舞形式煥新呈現,質樸的旋律和真摯的情感,唱出了老區人民與紅軍的魚水情深。一曲《再見了,大別山》則淋漓盡致地抒發了軍民離別時萬般不舍和深厚情誼。 ?
作為大別山精神的重要孕育地和承載地,紅色基因早已深植于浠水血脈。在這場活動中,認知與情感同頻,理論解讀與藝術呈現共振,讓參與者對大別山精神有了更為透徹的理解與認同。

一線回響,身邊榜樣
讓初心答卷“近”在眼前
歷史的回響,需要在當代實踐中找到生動注腳。
“大別山精神”的“時代解讀”環節尤為動人,四位來自不同戰線的奮斗者,用親身經歷給出了最鮮活的詮釋。
95后浠水姑娘、曾參加九三閱兵女民兵方陣的談穎,分享了自己由信念支撐的淬煉之路,“訓練中,每一個動作都需反復打磨,是那份‘勇當前鋒、不勝不休’的信念,支撐著我克服極限,堅持到底。當我和戰友們邁著鏗鏘的步伐,整齊劃一地通過天安門前,長安街青石磚上步履鏗鏘的96米128步,見證了我兒時夢想的璀璨綻放。”
“我們不僅追求“量”的突破——空港經濟工作連續兩年全市奪冠,2025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8個月穩居全市前三;更實現了“質”的提升——今年1-8月,全縣實現入庫項目165個,投資額達到105億元,入庫個數和投資額分別同比增長74%和23%。”“親·聽”青年宣講員、浠水縣發改局年輕干部楊鑫臣,講述了發改人以大別山精神為指引,為家鄉發展闖關奪隘、奮力突破的真實歷程。
“親·聽”青年宣講員、浠水縣交通運輸局年輕干部陳磊,則豪情展示了交通人勇當“開路先鋒”的硬核擔當,“從打通末梢的‘幸福路’,到暢通循環的‘致富路’,再到邁向未來的‘先行路’,鋪下的是基石,連通的是民心,帶動的是產業,托起的是未來!”
“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程呈友常說:‘案件再小,也是百姓的100%。’從化解‘羊吃樹苗’的鄰里糾紛,到墊付費用挽救一個孩子的童年,他始終讓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溫度。從一名法官‘腳下有泥、心中有光’的為民情懷,到一支隊伍‘肩上有責、服務有為’的集體作為。這份初心,是我們對司法擔當的最亮航標。”“親·聽”青年宣講員、浠水縣法院年輕干部張茜茜則深情講述著用司法溫度扛起時代擔當。
這些來自改革發展主戰場、基層服務第一線的聲音,讓大別山精神在當下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星火相傳,勵行致遠
讓擔當使命“接”續新程
“歷史因銘記而永恒,精神因傳承而不滅……”活動尾聲,主講人鄧媛的話語在禮堂回響,“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不懈用大別山精神滋養初心、淬煉靈魂,讓大別山精神煥發出熠熠生輝的時代光芒。”
這番話語激蕩人心,在為整場活動畫上圓滿句號的同時,更點燃了干部們踐行初心、勇擔使命的奮斗熱情。
“聽到胡天桃烈士那句‘同志們,我們的理想實現了,這盛世如我們所愿’,我深受觸動。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讓理想信念教育變得無比生動而深刻。”浠水縣委宣傳部年輕干部李云感慨。
“宣講人的故事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大別山精神就在身邊。立足崗位、履職盡責、奮勇爭先,就是最好的傳承和弘揚。”關口鎮年輕干部劉雪純說道。
“從革命先烈的奮斗到我們一線工作者的實踐,這堂課讓我深刻理解大別山精神的內涵。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要把這份感悟轉化為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具體行動。”汪崗鎮宣傳委員何媛表示。

這堂有深度、有溫度的“大思政課”,不僅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更是一次有力的行動動員。從大別山深處走來的精神火炬,正在浠水這片紅色熱土上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推動大別山精神從書本史料走進生活融入日常,把身邊先進典型的奮斗故事,轉化為可感可知、可觀可學的生動教材,讓‘大思政課’凝聚起全縣上下奮發有為服務支點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浠水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武表示。
當前,浠水縣構建“全域覆蓋、分眾施策、立體傳播”的宣傳宣講體系,創新運用大講堂、大討論、文化小劇、文藝演出等形式,注重分眾化、對象化、精準化,在全縣深入推進“大思政課”宣傳宣講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園區、進農村,讓紅色基因成為滋養初心、激勵奮斗的源頭活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