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孫博洋)“需以科技賦能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利用現代檢測技術支撐營養健康精準供給,通過產學研協同筑牢食品安全底線。”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發政在16日舉行的新質生產力賦能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表示。
新質生產力賦能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作為2025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重點活動,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匯聚多個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專家學者就食品安全和產業發展等多個議題進行了交流研討。
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司副司長張峰表示,新質生產力正通過智慧監管與技術賦能為食品安全治理提供新機遇。未來將從建設智慧平臺、完善標準體系、推動協同創新及加強基層監管四方面著手,構建高水平治理體系。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宮國強表示,以標準與健康引領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的核心在于:一是堅守安全底線,通過動態調整添加劑、推廣數字標簽、構建智能監測網絡,為產業筑牢發展根基;二是驅動創新升級,通過高效審批“三新食品”特別是合成生物原料,為產業開辟全新增長空間。
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發政在談到食品產業的發展趨勢與質量內涵時表示,新質生產力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其中,智能制造技術可以實現生產過程的精準控制和全程可追溯;大數據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費者的營養需求;先進檢測技術可以為食品安全和營養評價提供更準確可靠的數據支持。這些技術的融合創新,正在重塑食品產業體系,推動產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會長王新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要以“四個最嚴”為根本遵循,通過政府精準監管、產業協同共治與科技創新融合,構建更安全、穩定、透明的食品產業鏈供應鏈。
會上,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首都食品安全治理的創新實踐。他表示,北京已連續6年獲國家食安考核A級,并通過構建全鏈條監管體系、打造“陽光外賣”與“中央廚房+微廚房”等模式,筑牢食品安全防線。同時,北京以優化服務激活產業動能,為公園、博物館等民生餐飲點辦理經營許可,并舉辦“營商環境會客廳”精準對接企業需求,推動形成社會共治格局,持續以高標準守護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