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曦初露,長江葛洲壩江段,江豚躍出水面嬉戲,在空中劃出一道銀灰色弧線。
下午時分,武漢沙湖畔的中碳登大廈,全國3700余家企業碳排放權的流轉在此高效核算。
夜幕降臨,白領小王用“武碳江湖”小程序積攢的碳積分,輕松兌換了一張共享單車騎行卡。
這一幕幕日常,共同勾勒出湖北踐行綠色發展的生動圖景。
“十四五”期間,湖北在保護與發展的辯證統一中,答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道必答題,美麗湖北發展“含綠量”“含金量”并肩提升,一個綠色動能更足、生態承載力更強的支點湖北正昂然崛起。
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長江干流湖北段水質
穩定保持Ⅱ類

整治后的鄂州樊口江灘,重現“百里樊川、玉帶縈回” 的美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萬里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江的保護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長久的牽掛。
2018年4月,在湖北宜昌的長江岸邊,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立下規矩: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再次提出“長江囑托”。
湖北是長江干線流經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三峽庫壩區所在地,肩負著“一江碧水永續東流、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重任。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湖北堅決扛起生態大省政治責任,一場關乎長江生態的深刻變革隨著大江奔涌。
2018年9月9日下午3時,長江畔,隨著一聲沉悶轟鳴,興發集團旗下興瑞第一熱電廠的煙囪應聲倒下。這場爆破,成為長江大保護破局“化工圍江”的標志性一幕。
以壯士斷腕、鐵腕治江的決心,湖北毅然打響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岸上,沿江一公里范圍內118家化工企業全部關改搬轉,騰退岸線149.8公里,長江岸灘岸線生態復綠856萬平方米;水中,給母親河做全面“體檢”,12480個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守護江河清澈。
深入實施“雙十行動”“十年禁漁”,接續開展十大提質增效行動。加強流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深化19個重點流域聯防聯治……一系列精準有力的“組合拳”之下,長江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得到提升,交出了一份清澈而亮眼的答卷:
長江干流湖北段水質連續6年穩定保持Ⅱ類,丹江口水庫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保障了“江湖安瀾、碧水東流、凈水北送”。
清澈的江水,不僅喚回了“微笑天使”長江江豚,也吸引了極度瀕危物種鳤魚重現,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在湖北繁衍生息。
以綠色發展理念重塑發展方式
全國第22位的能耗強度
支撐起第7位的經濟總量

長江第一艘氫燃料動力船“三峽氫舟1”號在宜昌市長江葛洲壩水域巡航。(視界網 王耿 攝)
保護,從不是發展的“對立面”。
“十四五”以來,湖北以綠色發展理念重塑發展方式,蹚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
傳統產業,“含綠量”提升——
宜昌興發集團,經歷“斷腕陣痛”之后迎來發展新生。憑借新的技術突破,興發集團讓磷酸純度飆升,產品從磷礦石時代的“論噸賣”蛻變成高端產品“論克賣”,一步步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精細磷化工企業。
生態優勢,轉為產業優勢——
依托丹江口水庫的優質生態資源,十堰不斷做強水經濟:北京老字號“北冰洋”與武當蜜桔跨界“牽手”,打造出“好水+好桔”的暢銷飲品;農夫山泉在丹江口建成3座工廠,每小時生產8.1萬瓶瓶裝水;湖北博奧食品將一條鰱魚變成40余種產品,“吃干榨凈”模式推動企業向10億級躍進。
綠電悄然改變湖北能源結構——
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命脈,也是綠色轉型的主陣地。數據顯示,湖北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居中部第一,占比提升至70.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4個百分點,以全國第22位的能耗強度支撐全國第7位的經濟總量。2019年,湖北每用10度電有1度來自新能源。現在,湖北每用4度電就有1度是來自新能源。
如今,湖北綠色產業體系日益完善,“51020”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持續壯大,節能環保產業鏈規模穩步增長。武漢聚集了超300家涉碳企業和機構,碳資產規模破千億元。湖北初步形成以資源綜合利用為主,節能、環保、“雙碳”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海內外紛紛取經湖北低碳方案
中碳登護航全國碳市場
安全清算超千億

中碳登持續向全球講述低碳發展的“中國方案”。
“截至8月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6.96億噸,成交額478.26億元人民幣。”9月24日,上海外灘,2025年中國碳市場大會上,坐在觀眾席中的伯頓·姆溫巴不禁感嘆中國碳市場的巨大潛力。
來自贊比亞的伯頓·姆溫巴是中國碳市場建設進展與跨境碳交易合作研討班的學員,和29名南南合作國家學員一同在武漢培訓,學習低碳發展的“中國方案”。參加此次碳市場大會,是其中的一課。
而在800公里外的武漢沙湖之濱,33層的中碳登大廈巍然矗立,每年吸引著諸多海外學員漂洋過海來“取經”。
湖北是全國首批七個試點碳市場之一,還是全國碳市場“數據大腦”——中碳登的所在地。截至目前,中碳登已護航全國碳市場平穩運行超千日,累計完成清算金額超1000億元。
碳市場穩健運行的背后,是企業邁向綠色低碳轉型的堅定步伐。在湖北,企業購買綠電已成為一種剛需。他們可把碳配額抵押給銀行,貸出錢買綠電,再用綠電抵扣碳排放。
2024年7月20日,全國首個企業“電—碳—金融”服務中心落地武漢,為企業提供能源解決方案、綠電綠證開發與交易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務和相關培訓。目前,該平臺已多次促成“碳變錢,錢買電,電抵碳”的循環,撮合綠電交易超10億千瓦時。
綠色發展,從來不是一家企業、一個行業的“獨奏”,而是需要全社會攜手響應的“合奏”。低碳生活,也不是停留在紙面的理念,而是可參與、可獲益的生活方式。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武漢游客楊磊在大九湖景區用1300碳積分,兌換了1袋神農奇峰一級紅茶。
10月1日,作為神農架創建碳普惠景區示范項目,“玩轉九湖”小程序在武漢碳普惠綜合服務平臺“武碳江湖”正式上線。游客低碳游覽大九湖景點可自動量化積分,用于兌換零碳農產品或民宿優惠券。
不只在景區,綠色低碳正悄然融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地鐵通勤、新能源車出行、隨手關燈……這些看似微小的綠色舉動,都在被記錄、被量化,最終匯集成每個人可感知、可兌現的“碳資產”,讓全民共享綠色成果。
大江流日夜,極目楚天舒。面向“十五五”,湖北堅決扛牢生態大省政治責任,積極爭創美麗中國先行區,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湖北,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新期待,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鄲 彭一葦 通訊員 李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